浙江在线02月05日讯
按一下开关,灯亮了。
舟山黄兴岛上,70多岁的老渔民李信宏笑了,这把年纪了,他终于过上了第一个有“放心电”的春节。
这个小岛,只有13位老人留守居住。这个春节,成为他们有生以来最光明最开心的节日。就在十多天前,舟山电力部门耗资400万元,专门为13位老人铺设了一条长达3公里的海底专用电缆。
从此,小岛结束了不连大陆电网的历史,全天24小时,电灯一开就亮。
13位海岛老人终于用上“放心电”
海风扑面来,刺骨的冷,但蒋海云依然出海了。他并不是渔民,是普陀供电分局电力服务队队长;这次出发,不是春节期间的走亲访友,但目的地却有他记挂的13个老人。
一大早从舟山出发,坐了2个多小时的船,蒋海云和几位队员,再次踏上了黄兴岛复查线路。
走进李信宏大爷家,李大爷正在研究一个手机:“手机是女儿送的,以前没电一直不能用,现在通电了,岛上装了个信号塔,这个年三十都听到孙子电话里拜年了。”他开心地告诉蒋海云。
小岛上,另外的12位老人的心情都和李信宏一样,两个字“开心”。
“知道这里通上大陆的电了,价钱也便宜,女儿赶在春节前,给我买了电视机、电饭煲这些东西。我还看上春节晚会了。都快走到头的人了,没想到还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高兴啊!”一位陈大爷笑着说。
老人们的确有高兴的理由:十多天前,随着当地东极镇庙子湖到黄兴岛之间3公里长海底电缆的成功通电,这个岛结束了无电的历史,全天候24小时有电。
为13位老人花400万,值
电灯随时都会亮,这在城市人看来多么普通的事情,对于黄兴岛人来说,却是之前从来没发生过的。
黄兴岛位于舟山群岛的最东端,是东极镇仅有的四个住人小岛之一。在兴盛时期,全岛也有近千居民。但随着当地居民的逐渐外迁,目前留守在岛上的仅有13位老人。
受特殊地理环境等因素制约,岛上的基础设施非常落后,大陆电网难以“登陆”,岛上电力供应主要靠两台8000瓦小容量的柴油发电机组自发自供,每天不到3个小时,而且电压不稳,连手机充个电都不行。
由于没有电,老人们的一日三餐只能通过原始的烧柴做饭来解决,平时的娱乐就是围坐在供销社里仅有的一台电视机前看一会电视,然后早早地就回去睡觉了。
老人们不愿意离开已经生活了几十年的小岛,而如何让老人们的生活中时刻有电灯的光明,这事一直是当地有关部门考虑解决的问题。
为了让13位老人能在今年过上一个有电的春节,舟山电力局在1月下旬选定了敷设路径。
1月24日上午7时,20余名海缆施工人员开始海底电缆安放工作,一直忙到下午16时30分,终于顺利完成。
这条长3公里的海缆线路,耗资400余万元。
李信宏大爷还是桃树坑村里唯一留守住户。为了老人用电更方便,电力部门特意装了一台50千伏的变压器。
这么大的投入,为的是让13个老人过上一个亮堂的春节。有人曾问,值吗?蒋海云说,“当然值,老人们要在这里生活,我们就要为他们提供好好生活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