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06日讯 据《今日早报》报道
千千万万浙商当中,有一个群体尤为特别,他们不惧千山万水,不怕千辛万苦,漂洋过海去做生意。他们就是身处全球各地的海外浙商军团。
新春之际,记者采访了身处迪拜的陈志远和在希腊经商的徐伟春。过去十年,这两位浙商“走出去”,以物美价廉的“浙江制造”获得了第一桶金。如今,经过全球金融风暴洗礼之后,他们开始反思。未来五年,他们将完成一次完美的蜕变。
阿联酋温州商会会长陈志远:要为浙江打国际广告
“我从事市场(经营)已经10多年了,发现国内产品市场已经出现了瓶颈,而这种瓶颈在未来五年会越来越凸显。”上世纪90年代中期,浙商加大“走出去”的力度,借助价廉物美的“浙江制造”,在海外兴办了很多市场。阿联酋温州商会会长陈志远正是其中一员。2000年陈志远跑到迪拜创办的首个中国商贸城,现已成为中东中国小商品集散中心。随后,他在那里又办起了中国轻工城、志远鞋城。
兔年春节,陈志远与家人在迪拜过节。通过电话,陈志远向记者坦露了未来的打算。他所言的“瓶颈”,其实是指市场里销售的产品。“以前,由我们民营企业自己单干做出来的市场,里面卖的商品大部分都是中低档次,没有真正的品牌产品,很可惜。”
农历新年前,陈志远飞回浙江。他关注到,省“两会”特别提到了国外浙商从事的物流商贸。“现在正是把国内品牌产品带出去的好时机。”他希望未来五年里,能够联合政府部门再开一座市场,让国内产品从“量出去”变成“质出去”。
前段时间,阿联酋迪拜酋长国政府着手规划一个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的“凤城”市场,并向以浙商为主体的中国侨商抛出“橄榄枝”。“浙江是生产基地,而且是个大基地。浙江与阿联酋是互补型地区。迪拜没有产品资源和制造业,但它有能源、有环境,商贸辐射面广,与中东周边国家关系好,在这里做生意易成交。
陈志远说,“十二五”规划里,浙商“走出去”是个大方向。“我发现阿联酋是最好的国际交易平台。这里也是世界认识浙江,认识浙商产品的最好平台。”
陈志远认为,通过市场把浙江产品推向国际,让国际商人了解浙江,这是一个很好的互动。这几年,欧美国家反倾销、技术壁垒等不利因素常困扰着浙江产品的出口,陈志远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下,中东这个桥头堡就要发挥好窗口的作用。
办起一个市场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陈志远未来五年的目标是,正好利用这样一个时间段,开办销售浙江品牌产品的市场,给浙江打广告。
希腊华侨华人总商会会长徐伟春:要把希腊的好产品带回国
跟陈志远刚好相反,在希腊经商的温州人徐伟春未来五年的计划里有两条思路,其中一条就是把欧洲最好的产品带到国内市场。
今年春节,徐伟春跟几位同乡商人回国过年,一回来就忙着走亲访友。
七年前,徐伟春在雅典销售浙江制造的饰品,赢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那时候从义乌批来一条脚链5.5元,拿到希腊卖1.9欧元。一纸箱脚链的利润可以高达十几万元人民币,真是很好赚。”但是,当年几百倍的利润率如今已缩水到只有40%到50%了。“金融危机以后生意都不好做了,销售额下跌了三成。”
徐伟春一方面对希腊的经济复苏充满信心,另一方面也在给自己找出路。“既然我们能把中国产品卖到希腊,那么我们也能把希腊的产品卖到国内。”
徐伟春说,现在国内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也可以消费得起欧洲的高端商品。他准备把希腊的橄榄油、大理石、红酒卖回国内,而且,双向贸易对他来说可以节省不少成本。
“我们卖的红酒是船王喝的。这种红酒在希腊批发价30元,卖到国内约五六百元。预计今年上半年,国内的朋友应该就能喝到希腊的红酒。”
在希腊,徐伟春还有一个职务——希腊华侨华人总商会会长。他五年计划里的另一条思路,与这个商会紧紧联系在一起。
原来,在两三年前,徐伟春与20多位商会里的华侨成立了希腊华侨华人总商会公司(简称“商会公司”),筹集了10亿元资金做投资。
2009年和去年,商会公司分别在大连和温州成立了两家房地产公司,做起了房地产。但徐伟春说,未来五年他们的目标并不是房地产。“在五年的预期中,我认为房价不会跌,可能会持平,但五年后消费者对房子的刚性需求会下降。”
徐伟春说,现在他们准备找适当的时机进军金融界,作为今后的主力市场。“我们这个团队手头的资金量还不错,可以一起找适当的项目来投资。而且,像我们这样的小公司做投资也比较灵活,转行也快。”
徐伟春说,他相信温州今后会是国内继上海之后的又一个金融中心。他认为,他们这群从小河小溪里出来的小船,今后抱团在一起,也能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