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14日讯
杭州劳务市场新春开市头3天,提供2.3万个岗位,仅1300人达成意向
这是民工荒的季节,也是民工一年中难得受追捧的季节
他们在观望什么理想工作又是什么
记者跟踪采访四位外乡人,讲述这个春天里的求职故事
人物
张铖铖,18岁,河南兰考人,初中文化。去年来到杭州,跟父母一起在杭打工。
3天里
12家单位争着要她
昨天中午11点左右,张铖铖刚下车,还没走进杭海路上的人力资源市场,就被门口一名男子挡住了去路:“小姑娘,做不做美容的活儿?”
“待遇很好的,一个月1600元,还能学到美容技术……”
张铖铖收下男子的名片,继续往前走,又被一个女人拦住了:“我们是品牌连锁餐饮店,你想不想做收银员,一个月1600元,包吃住。”
张铖铖随手把名片塞进口袋,眼光转而投向墙壁上的招工广告。
这时手机响起,她连忙接通。“噢,再说吧。”放下电话,她的眼神飘过一丝失望。
对方是一家美容美发连锁店,一上午已经打来好几个电话。
“我也不知道要找什么工作?”张铖铖茫然地说。
小张碰到最多的就是招服务员的。还有一家电视网购公司招话务员,不管吃住1500元。另外一家位于朝晖五区的面包店要招售货员,每个月保底工资1800元。可这两家都离家太远,小张想来想去还是放弃了。
新年里炒老板鱿鱼
重新找份满意的工作
去年2月25日,初中没读完的张铖铖从河南开封兰考县来到杭州,她的父母在这里已经打工四五年。
张铖铖很快找到了一份糕点厂包装女工的活儿。“保底800元,奖金也没有,快过年的几个月都很忙,每晚加班到9点,才赚1200元。”
张铖铖新年主动辞职,前几天,前老板打来电话,让张铖铖回去上班,并允诺每月工资加到1500元。
“我是绝对不去的,人家拿800元,我拿1500元,肯定要加班加到天亮!”
张铖铖越来越觉得,自己炒老板的决定是正确的,工作慢慢找,总要过得比去年好一点。
下午,爸爸张爱国赶到劳动力市场,来给女儿做“参谋”。40岁的张爱国,在一家燃气公司送煤气,月工资两千元左右。
“女儿还小,找的工作一定要离家近,最好还能学点本事。”张爱国在各种招工小广告前边看边说。
不到半小时,又有两家招工单位拦住张家父女。
“我们是一家物业公司,不会打字不懂电脑没关系,只要坐在屏幕前看看监控就行。”张爱国摇摇头,拒绝了,离家太远。
“我们岗位很多,可以做营业员,也可以做面包工,做得好还能升做管理层……”“面包新语”的经理一听对方是河南人,连忙甩出几句河南话拉关系。
张家父女商量了一下,决定先填单子。“明天,去这家面包店看看,学点本领,离家又近。”张铖铖说。
杭州吃住都太贵
很多老乡过完年不回杭
张爱国说,前几年,初一到初十,劳动力市场人挤人,场面火爆;相比以前,今年的人要少好多。
“杭州吃喝住都贵,赚的钱还有不少要丢在路上。”张爱国说,所以不少老乡回家过春节后就不再回杭州了。
张家租住在七堡的一间农民房里,月租金380元,年后要涨到400元。
春节,这一家留在杭州,但张爱国免不了要唠叨老家的“好”。
老家有七八间房子,还有1亩多地。麦子打下来,就是口粮,吃、喝、住全不花钱。如今,兰考县也兴办起多家电子厂,在县里打工,据说每月也能挣下1500元工资。
张爱国感叹,杭州虽然挣得多,但开销太大。“出来拼死拼活打工为啥,不就是为了多赚点钱。”
傍晚,42岁的翟大姐下班回到家,很快炒好一盘青菜,一盘辣子肉,热一热馒头,一家三口开始吃着一天里最像样的饭菜。
翟大姐干的是印刷厂里的普工,每个月近1000元的工资,但她觉得太低。
“先干着吧,再找找其他工作。”张爱国说。去年,一家子省吃俭用,攒下两万多元,将来总是要回家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