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民工荒催生新对策 义乌用高端机器代替工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首席记者蒋中意文 张广墅绘

   浙江在线02月14日讯 提高薪酬、打温情牌并没有化解民工荒,政府和企业究竟还有什么办法来应对?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企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用机器代替工人。”义乌市经济发展局副局长王基昌说。

  一个行业节省数万工人

  无缝织造从传统针织行业脱胎而来。

  它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在2000年左右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真正流行开来。目前,即使放在全球,无缝织造依然是一个新兴行业。

  义乌的无缝织造行业起始于2002年前后。目前,义乌已成为国内无缝织造最主要的生产基地,产量已占全国总产量的70%、全球的10%。创造这份骄人成绩的是义乌200多家同类企业。

  “如果是传统针织行业,达到这样的规模至少需上千家大小不一的企业。”义乌市无缝内衣行业协会会长陶建伟说。

  从上马无缝织造行业开始,陶建伟等人就摒弃劳动密集型企业用人海战术的思路,从海外大量引进高端自动化机器来代替工人。

  统计显示,从2006年到2010年,在义乌,无缝织造高端机器已从当初的数百台增加至8000多台。这些高端机器在提高产品品质的同时,也为义乌针织行业节省数万工人。

  陶建伟原在杭州一家事业单位上班。回到义乌后,他首先帮父母经营衬衫厂。经营几年后,他就感受到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压力。

  在一次服装机械展上,陶建伟看到无缝织造自动化设备后眼睛一亮。“这种设备能比传统针织行业的人力成本减少1/3左右。”他说。

  2002年1月,陶建伟的无缝织造企业开始投入生产,1年后他完全退出衬衫行业。目前,他的企业拥有3000名左右员工,借助高端机器的自动化等水平,他企业每年的人力成本开支节省上千万元,而且避免了民工荒。

  发明机器代替工人

  在义乌,饰品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在所有的工序中依然用手工或半手工完成。

  在创办公司之初,义乌市环艺饰品公司董事长吴深飞就看到了饰品手工制作所带来的质量不稳定、工艺参差不齐等弊端。对此,他说不。

  自主研发出义乌市首台“织链机”后,他就成立了技术研发中心,连续取得“链环双向碾光机”、“披花整形机”等数十项国家专利。

  2010年底,“披花整形机”的样机已在公司试用。“从试验来看,一台机器就能减少3至5名工人。今年底将试用的‘点钻机’更加厉害,一名工人只要按一下机器上的按钮,就能完成10名工人的手工点钻工作量。”吴深飞说。

  “通过引进高端机器和自主研发机器应对民工荒的做法,在义乌规模以上企业中已成潮流。”义乌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主任何云宏说。

  义乌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义乌新增授权专利2355件,新增省级以上科技项目73项、省级技术研发中心4家,全年用于技改的市财政资金3100万元,同比增长47.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长23.7%,购置技术成果费用增长29.3%,同比分别提高了6.5%、10.3%。

  民工荒预计将成常态

  在我市,民工荒已持续多年。但跟往年相比,今年民工荒尤其突出,在不少企业中已出现外来务工者不断“私奔”的现象。

  从正月初六开始,老于已在义乌人力资源市场待了多天,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人。

  “以前,工人不来上班,主要原因是到东部的其他地方找工作;而现在,他们不来上班的主要原因是回家务工了。”老于叹气说。

  他的老家在河南洛阳,2008年他在义乌创办了一家工艺品企业,目前已拥有60多名员工。考虑到民工荒,他借助人缘、地缘的便利,在河南洛阳一带招了不少员工。

  “像去年,一些老员工还给我们带来一些新员工,可今年明显减少,原因就是富士康在郑州等地要招30万名员工。”老于又说。

  在采访过程中,老于一直认为在东部地区,民工荒将成为一种常态。他也在安排公司技术人员研发能代替工人的机器。

  务工账本

  “在义乌的工资确实要比家里的高,但如果除去租房等生活开支,其实已差不多了。”昨晚在电话中,已在老家江西上饶一家企业上班的马林海说。

  37岁的马林海住在上饶城郊,不远处就能看到一片刚被推平的企业工地。

  10年前,他跟着堂兄等一批人来到温州、义乌等地务工。目前留在义乌和温州两地的还有七八个人,其中三个人已改行开出租车或做夜市生意。

  “我回老家上班,并不是说义乌待遇不好,而是一上年纪,就有落叶归根的想法。如果再等三五年,我怕在老家找不到工作。”他说。

  网上调查

  昨日,一个网络调查平台对今年民工荒现象进行问卷调查。

  在443名参与网友中,有42.89%的人选择“东西部都已出现民工荒”;在“你认为民工荒出现的主要原因”的选项,有20.77%的人选择“中国产业转移,劳动密集型专业转移西部”、19.19%的人选择“企业用工门槛高和求职者眼高手低不愿吃苦”、18.96%的人选择“东西部收入差距减小,农民工愿意本地就业”、 17.83%的人选择“中国人口红利将结束,农民工数量减少”。

  在“你认为企业应如何面对民工荒”的选项中,有24.60%的人选择“产业升级、技术改造,提高单位生产水平”,有27.31%的人选择“响应国家号召,积极进行产业转移”。

  这是转型升级的前奏

  浙师大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赵浩兴:

  民工荒是个好现象,说明国家中西部平衡发展的战略正在发挥作用。

  从国际经验来看,“用工荒”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前奏。如在上世纪60年代,日本就出现过此现象,当时日本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约50%,产业工人的短缺使日本制造业依靠廉价劳动力的增长模式走到了尽头。为此,日本采取推动设备投资扩大、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办法予以破解。

  到了上世纪60年代末,资本密集型产品(如钢铁、机器等)出口比例有大幅度的提升,出口结构的比较优势也迅速地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知识密集型产业。

  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所长陈诗达:

  目前,我国的劳动力已从无限供给转为有限短缺。

  用工紧张的长期存在,将更有力地倒逼东部企业的转型升级,将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转移,本地区发展附加值高、对外来务工者需求量相对较小的高利润产业。

转发到: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搜狐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豆瓣 浙江在线微博网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浙江新闻-每日关注】杭州:领导干部出入私人会所将点名通报-浙江新闻

小伙遇车祸遭拦腰碾压
世界500强高级女白领被迫请假照顾双胞胎女儿
23天里1家法院受理31件危险驾驶案 9种醉驾要加刑
杭黄铁路工程获批 2018年坐火车一个半小时到黄山
浙江新增5例H7N9禽流感病例 杭州活禽交易全部暂停
行人擅闯机场快速路被撞后遭反复碾压 责任怎么判?
"单独"二孩准生证起码要7种证明 最快节后申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