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在浙江“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关于“扩大内需”的论述,格外引人瞩目。在我省经济进入新一轮发展的关键时期,浙江将如何扩大内需?记者为此专访了省统计局副局长王杰,请他为我们一一解读。
记者:我省历次五年规划(计划)中,扩大内需作为一个单独章节予以强调,似乎还是第一次。为什么要对扩大内需给予如此重视?
王杰:确实,强调扩大内需,是“十二五”规划的一个亮点。之所以如此重视,我想主要原因是:
首先,扩大内需有很大潜力。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作为沿海开放地区,充分发挥劳动力和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使出口长期保持快速增长。但同时导致了内需比重过低。2008年,内需占总需求的比重,美国为92%,印度为88%,中国为72.8%,估计浙江比重要更低些。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浙江作为人口数居全国第10位的省份,扩大内需潜力巨大,理应充分发挥内需市场的潜力。
其次,外部市场的变化,要求我们更加重视扩大内需。中国包括浙江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维持很多年而没有出现上世纪50年代出现过的严重问题,主要得益于采取了出口导向政策,利用发达国家消费旺盛甚至过度消费的格局,用出口需求弥补内需的不足。但是,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主要发达国家消费不振、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将成为中长期趋势。浙江作为对外开放度高的省份,首当其冲经济增长速度急剧下滑,充分说明高度依赖外部市场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总之,以内需为主,内外需结合,是适应国内经济发展阶段变化和国际市场变化的客观要求,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条原则。
记者:“十二五”规划中提到,要围绕解决制约扩大内需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主要着力点。如何理解这一论述?
王杰:在我看来,制约扩大内需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在于长期以来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严重扭曲和恶化。2010年与1995年相比,浙江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1.3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31.4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仅分别增长3.4倍和2.8倍。
在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同时,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比重偏低状况没有明显改善。此外,相继实施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改革,增加了居民支出预期,使得居民更加无力或不敢消费。
因此,“十二五”时期,必须下大力气,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使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真正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只有这样,扩大内需和“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主要着力点”才有坚实基础。
记者:规划中提到要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的战略机遇,如何理解这个机遇?
王杰:从浙江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的战略机遇,在许多方面可以大有作为。比如,“十二五”规划纲要在“全面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战略”这一章节中,专门有一段话强调“大力拓展内需市场”。扩大内需与拓展国内市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扩大内需是一个宏观经济学的概念,主要是政府的事情。拓展国内市场更强调的是微观概念,是企业的事情。但这两者是相联系的。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必然会增加居民消费购买力;或者政府用刺激消费的政策,使大家多花钱买东西。这就给浙江广大企业拓展国内市场提供了机遇。上世纪80年代,浙江民营企业抓住当时国家调整积累与消费比例关系、增加居民收入,进而引致国内消费需求旺盛的机遇,大力开发适合当时消费者需求的日用轻工产品,迅速抢占国内市场,在全国脱颖而出。尽管目前的宏观环境、发展阶段、需求热点和竞争对手,与30年前发生很大变化,但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又给浙江企业提供了难得机遇。“真正的消费不是刺激出来的,而是开发出来的。”如果浙江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好扩大内需的战略机遇,未来浙江企业和浙江经济的转型是可以预期的。
记者:规划中提到,要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如何理解这种作用?
王杰: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主要着力点,改变投资依赖型的增长方式,并非压缩投资需求。相反,在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的发展阶段,投资需求还有很大空间。要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关键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保持投资适度增长。投资增长过快,容易引起低水平重复建设、产能过剩,以及投资与消费失衡;投资增长过低,也会造成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因此,保持适度的投资增长是客观需要。
二是保持投资平稳增长。在社会总需求中,最活跃、变动最大的是投资需求。投资增长起伏过大,一方面容易在压缩投资和启动投资上来回折腾,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在建项目中“半截子工程”增多,形成社会资源的很大浪费。
三是优化投资结构。以投资增量调整带动经济存量调整,充分发挥投资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四是提高投资效益。认真做好投资项目储备和投资前期工作,做好空间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投资规划的衔接,保证建设质量和进度,力争如期投产见效。
五是寻求投资与消费的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