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戏台 (绍兴县档案馆供图)
浙江日报讯 辛亥革命如一座山,从历史的源头望去,它高耸云天;从我们现在站立的位置回望,又好像是脚下刚刚迈过的一个山头。
就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俯瞰一样,我们今天所献身的振兴中华的伟业,就是从那个山头发轫壮大的。
百年后回望,我们为什么纪念辛亥革命?问号后面的回答见仁见智。我们请专家梳理回望的意义,告诉华夏儿女,该用何种姿态去审视和认识辛亥革命和其带来的影响。
问一:辛亥革命以推翻满清统治、开创新纪元告终后,四万万黎民百姓改头换面,弃旧迎新。回望百年,需要发掘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真正了解时代发展的脉络。
朱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当今中国,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进入到一个价值观多元化、见解多样化的时代,我们很难再看到人们对某个事件或现象有十分一致的认识,与此相应的是各种质疑之声越来越多。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倒记时开始之际,不仅学界评价辛亥革命的地位与作用多有不同观点,一般民众的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为什么要纪念辛亥革命”,可供选择的答案有:铭记革命的重大意义,继承先烈的革命精神,还原历史的真相,反思革命的得与失,两岸团圆的渴望,唤起人们警醒社会各种弊病,等等。
这些答案很多是人所共知的,无需再作详细解释。不过,我认为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答案未列入其中,这就是——传承历史记忆与民族精神,延续国脉。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存在与发展,都必然伴随自己的历史与记忆,这种历史与记忆是支撑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一个国家与民族如果失去了自身的历史与相关记忆,距离消亡也就为时不远了。历史记忆还需要不断强化甚至不断建构,才能得以传承,才得以起到延续国脉的作用。
陶水木(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辛亥革命以后,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如雨后春笋涌现,这些实业团体都以“强国富民”、“振兴民生”为目标,很快在全国掀起了振兴实业的热潮。辛亥革命的又一大功绩是开启了社会文明新风气,进行了诸多社会改革,例如,建元改历;限期剪辫,禁止赌博与缠足;禁止刑讯,废止跪拜,改变“大人、老爷”等不平等称呼,禁止买卖人口,保障人权;严禁鸦片;保护华侨等等。这些措施有力地动摇了封建陈规陋习,荡涤了旧社会的污泥浊水,使革命后的社会风气为之一变,对破除封建制度、推行民主制度都具有深远影响。这种厉行改革的精神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
问二:回顾辛亥,是为了铭记这段历史,透过辛亥剖析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将百年辛亥与历史进程之间的必然关联看得更加真切,然后出发,面向未来。
汪林茂(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我认为辛亥革命并非“英雄革命”,而是社会潮流发展的结果。也就是说,这次革命是在中国政治局势演化、社会结构变迁、国内外各种矛盾发展的促逼下,全体国民合力作用的结果。正是这种社会合力的作用,才有辛亥年的革命爆发和胜利。
举一个例子。近代以后,城镇的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变迁,使近代市民阶层得以形成和壮大,它包括工商业资本家、新型机构的职员、工矿和交通企业工人、手工业者、苦力等。20世纪初,在当时广泛传播的新思想学说的影响下,城镇市民群众开始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觉悟,越来越把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作为主要关注对象。因此,1905年5月,当上海商务总会为抗议美国虐待华工发起反美爱国运动时,浙江从省城杭州到各府县的城镇市民立即行动起来,开展了以拒约、抵货为内容,以集会、演说、散发传单、抵制美货等形式的爱国斗争。这一过程也说明市民群众开始积极参与国家事务。在接踵而来的1907年浙江拒款保路运动中,各地市民群众参加斗争更为自觉、积极而坚决,他们强调浙路是“我国民之铁路”,不仅积极参加各种抗议集会,并且踊跃购买路股,连那些下层市民中生活贫苦的工人、轿夫、车夫也以自己仅有的血汗钱,为保卫国家主权贡献一份力量。他们在运动中表现出的不仅是参与国家事务的热情,更传递出以公共意识、自主和权利观念为基础的国民是国家主人的理念。这个理念必然推动市民群众把对国家事务的参与范围扩大到国家政治问题上。
辛亥革命运动决不只是几个英雄的壮举,也不只是几个革命党人枪炮、炸弹或口号的作用,而是一股社会潮流——各个社会阶层从认识到旧政治格局和制度的不合理,到要求改变这个旧政治格局和制度,直至决心要推翻代表旧政治格局和制度的清王朝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或者说这一社会潮流是由微而著、由低潮渐至高潮的,这是因为加入这个运动的社会势力是一个逐渐扩大的过程。
陶水木(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重大历史事件,虽然它只是一次资产阶级领导的并不彻底的民主革命,但它结束了封建帝制,创建了民主共和国,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历程,因而具有伟大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推翻了清朝260多年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中国历史上虽然有过无数次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但都以改朝换代或失败而告终,封建帝制依然如故。辛亥革命第一次提出了“国家之本,在于人民”的口号,这是巨大的历史进步。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民主共和潮流如钱江大潮势不可挡,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都因逆此潮流而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