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2月15日讯 周末就要参加清华、北大等名校自主招生联考了,杭州凤起路一家重点高中的汪沛同学,今晚又开始了“挑灯夜战”:复习历年自主招生真题,浏览各大网站的新闻热点,认真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应对高考。
和汪同学一样,杭城的高三学子们也迎来了自主招生考试月。这个周末,继复旦“千分考”(10门考试科目总分1000分)之后,“华约”(由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等7所高校组成的招生联盟),以及“北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3所组成的高校招生联盟)也将轮番登场,人们戏称为“三国杀”。
一场“掐尖战”
汪沛成绩不错,年级排名靠前,但学校有限报令,只给了“华约”、“北约”两个推荐名额,他怕不保险,自己又想办法争取了一个复旦“千分考”的自荐名额。
“学校推荐,也要排名靠前的,所以平时成绩好的,机会多一点,”他说,“成绩一般的,或某一两门成绩不好的,又没有什么竞赛成绩的,就算是黑马,机会还是不多。”
汪沛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记者了解到,相比于往年,今年清华北大等各大名校自主招生名额都有增加,特别是杭二中、学军、杭十四中等。如学军中学高三年级有500多名学生,而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有200人左右。
记者走访了一些同学,发现名额虽有增多,但要报名仍不是件容易的事:个个都得是学校里的尖子生,比如几次月考下来综合排名得是学校里的佼佼者,否则学校不会推荐,老师不会写评语,名校也不会理睬。
在某种意义上,自主招生考试已成了一场“掐尖战”。当然,对于考生来讲,有了自主招生,可以多参加几次考试,万一高考砸了也没关系,相当于上了双保险。
能力是“王道”
今年已经是复旦大学自主招生的第6个年头了,在很多考生眼里,刚刚过去的复旦“千分考”,是一场相当“震撼”的文化综合知识笔试。考题很“博”,内容涵盖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政治、计算机等10门科目,共计200道选择题,考试历时3小时,总分1000分,算下来,1分钟必须答1道题。
其中,数学题难度更超出考生的预计。“考题很难,运算步骤多,1分钟该答完的题,恐怕5分钟也不够。”汪沛说。
政治和历史学科的题目和时政紧密相连。考了很多热点,比如低碳、世界杯、经济大萧条等。还有世界杯的一道题最让考生叫绝,考生要选出在2010年世界杯中同一组出线的国家中哪两个文化相近。
一位自称是复旦自主招生受益者的网友说,如果没有自主招生他想进复旦连“门”都没有,“我的各科成绩不是最优秀的,正常的高考根本不适合我,但是我的知识面很广,特别适合复旦这样的‘千分考’。”
不过杭州高级中学李军良老师提醒说,高三考生时间宝贵,不应在自主招生考试上花费太多精力,“就我们分析,目前‘千分考’、‘北约’、‘华约’等试题大都是由生活层面带动教科书的理论知识,跟实践结合紧密,试题涵盖面非常广,想要押题几乎不可能,只能靠平时积累。”
多线“作战”忙
虽然自主招生被认为是我国高校招考制度中的一个有益尝试和补充,但关于自主招生的争论却并未平息。
正方观点认为,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局限性,使高校无法更加自主更加全面的选拔人才,而通过自主招生特别是面试,可以让考官更全面地了解一名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减轻了高考的压力。
反方的观点,首先是质疑这种制度的公平性,即它还是不能够完全排除人的因素,即所谓“关系”。特别是自主招生名额农村考生偏少更是引人诟病。
其次,目前国内各所高中得到的“自主招生考试”推荐名额大都由各大高校自行决定,名额分配上很大程度是根据前一年该高中的高考情况而定,这种做法势必会打击一些学校的积极性。“去年没有学生考上北大、清华,难道今年就不会有吗?”某学校负责人如此说。
另外,尽管自主招生的确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同时,在升学这样关键的时候,一旦看到了多条道路,一般人都会出于谨慎而同时准备每条道路的走法。所以不可否认,自主招生和高考并行难免会导致同学们“两线作战”甚至“多线作战”的情形,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课业负担。
部分测试试题
●“金子啊,你让黑的变成白的,让丑的变成美的。”这句话出自莎士比亚的哪出悲剧?
●2010经济论坛的主题是什么?
●一根杆子上串了5颗珠子,珠子以任意速度移动,最多能撞上几次?
●世博园中一位游客的手表显示6点,当时北京时间是7点,这位游客来自哪个时区?
●半径为1的圆周上任意找出三个点构成三角形,出现锐角三角形的概率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