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18日讯 据《今日早报》报道
1991年出生的湖北女孩邱燕,大年初九到温州奥康集团上班时,最让她开心的,不是工资涨了多少,也不是拿到了多大的开工红包,而是进厂的时候,看到老板带着一大帮公司高层,站在厂门口,向大家作揖拜年。
“对,感觉上级和下级之间,比以前更和谐了。”这个“90后”外来务工者,眯着眼睛想了半天,最后用很文气的语句,描述了当时的感受。
看着她略带自豪的笑容,感觉很难再追问,“用工荒”有什么不好。
或许,当下很多企业正面对的这道难题,对不少外来务工者来说,“脑筋急转弯”之后,真的未必不是“利好”。
现在轮到“我想去哪里工作”了
郑前丽,重庆巫山人。生于1990年的她,却有着四五年在外务工的经验,足迹从老家到广东,今年选择了温州。
和很多小小年纪就外出打拼的女孩一样,郑前丽也曾经历过,拿着1000多元工资,住在简陋的宿舍,每天不定时加班,很少有娱乐活动,看似永远被动接受一切的日子。
曾经,有着一手针车(制鞋工业中不可或缺的机械)手艺的郑前丽,也想过这个问题:生活,会不会永远是这样?
前段时间在老家过年,郑前丽和几个同学聊天,大家都说,过完年外出务工,肯定更“值钱”。
郑前丽起先不理解,直到发现身边不少人,年后没什么出动迹象,她才逐渐明白,“值钱”是因为,去的人少了。
在同学介绍下,郑前丽来到温州。在这座制鞋厂扎堆的城市,她很快就感受到了一丝“人少”带来的“利好”。
“以前是‘我能去哪里工作’,现在是‘我想去哪里工作了’。”郑前丽说。
对郑前丽这样的外来务工者来说,“用工荒”似乎更多意味着:工作比以前好找,还能挑自己喜欢的企业,这种感觉要比以前“好”。
“用工荒”带来生活品质追求
如今,郑前丽已是奥康集团一名技术工了。
她回忆当初选择的理由,除了比较工资待遇,住宿条件不错,吃饭有补贴,工作时间稳定……这些关乎生活品质的问题,也是一个“指向标”。
奥康集团千石制造中心人事行政部经理王国增分析道,在“用工荒”的背景下,外来务工者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在无形中提升着。
王国增说,现在选择外出务工的主要是两类人:一类是刚从学校毕业,想出来闯一闯的年轻人,一般都是“90后”;另一类是年纪大点的,老家没什么牵挂的群体。
“他们和以往那些背负家庭负担,不得不出来务工的人,对生活的看法完全不一样了。”王国增说,他们更趋向于,赚钱是为了更有品质的生活。
王国增举了个例子,一些“90后”的员工,每个月多赚几百元,他们没什么感觉。但如果保证给他们合理的休息时间,让他们有空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能聊下QQ或写个博客,他们反而更开心。
一名招聘主管的双重感受
曾勇,四川人,外出务工10多年了。他现在的身份,是奥康集团千石制造中心人事行政部的招聘主管。
从事招聘工作两年多,曾勇明显感觉到,今年的招工压力,确实比往年要大。
从大年初九开始,他每天要领着3拨人,到温州好几个劳务市场“摆台”。
最让他失望的,是今年2月13日,整整一天,他们只带回了10多名工人,“往年一天最少也能招到四五十人。主要是现在观望的人太多了。”
“10年前,我在奥康门口等了3个月,才能排着队进来工作;10年后,我要排着队,等着外来务工者来挑。”曾勇笑着说,这就是从“用工慌”到“用工荒”的缩影。
眼下的“用工荒”,曾勇的感受也是双重的。
当他站在招聘的角度,明显感觉到的,是不少外来务工者的心态,已产生了巨大变化,“他们不仅要挑工资高的,还要找不加班的,福利待遇好的。看多了,就眼花了。”
作为一个招聘人员,面对一些外来务工者“挑剔”的心态,多少让他感觉不太“务实”。
然而,当他站在外来务工者的角度,又会突然觉得,这未必不是好事。
“如果我当初找工作的时候,遇到这样的局面,也不会觉得没什么不好。选择余地大了,各种待遇好了,自然更有奔头了。”曾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