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阅读·调查
老师开不出童话阅读书单
家长说青春期教育更迫切
孩子,特别是高年级的孩子
忙于穿越,不读童话
浙江在线02月20日讯
据《今日早报》报道 从郑渊洁“童话大王”这家童话老字号的30年时光流转中我们看到,童话离现在的孩子似乎越来越远。那么是孩子不爱读?是他们无书可读?还是不断变换的阅读方式和信息渠道在改变着孩子们的审美和认知?
2月10日,“童话大王”郑渊洁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庆典,祝贺皮皮鲁和鲁西西30周岁生日。在微博的欢腾和70后80后奔走相告中,我们无法得知今天的孩子的反映。
于是在皮皮鲁30而立之时,记者联合长寿桥小学,随机抽取了25名同学及其家长,进行了一场关于童话阅读的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只能套用一句话来表达——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80后在追忆皮皮鲁,2000年之后出生的孩子,很多并不知道郑渊洁。
他们身处更为多元化的阅读状态,而他们的最爱,是玄幻!
多数同学看过皮皮鲁
但他们的评价是“一般般”
提及中国的童话大王,记者想当然地以为,郑渊洁的名字应该家喻户晓。而作为他的代表作,皮皮鲁和鲁西西伴随着一代人的成长。
问卷设置的第一个问题,便与这两位经典的童话角色有关——你看过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吗?
答案在记者的意料之内,只有16%的孩子没看过,也不知道郑渊洁是谁。但出乎记者意料之外的是,看过的孩子中,他们对书的评价却是——“一般般”。
记者小学时的精神食粮,到了现代孩子眼中,变成了“很幼稚的书”。
“我小时候看过,二年级的时候,觉得还好看的。郑渊洁的书,应该适合小孩子看。”五年级的曹东航嘴里的小孩子,指的是幼儿园的小朋友。
在孩子们列举出的童话作家里,记者不由得惊讶,现代孩子们的阅读范围之广。相比较国内作家,国外的童话作家更受他们喜爱。但安徒生、格林兄弟等知名的童话作家,却很少名列其中。罗尔德·达尔、林格伦等记者感到陌生的名字,却是被孩子提到最多的。
在百度之后,记者发现,这些作家的名气并不小。只不过我们80后一代熟悉他们的作品,胜于作者本人。例如罗尔德·达尔,就是上世纪英国极为知名的儿童作家。他的每一部作品都鼎鼎有名,《查理与巧克力工厂》、《詹姆斯与大仙桃》、《吹梦巨人》、《女巫》等等。很多作品都被改编成电影,轰动一时。林格伦则是《长袜子皮皮》的作者。
因此,孩子们最喜欢的童话人物,如詹姆斯、皮皮、亨利猫、茉莉等等,也几乎都出自这些童话。
国内当代童话几乎空白
语文老师开不出童话书单
孩子们从哪里了解到这些国外的童话作家?
“有些是网络上看到的,也有看电影觉得好看,然后去找书看的。像罗尔德·达尔,我就是看了他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哇,太好看了,就去找他的童话书看了。”
六年级的傅春江说,班里几个同学觉得好看的书就会推荐给其他同学,不用过多久,整个班级都开始流行,所以大家就都知道这些作家了。
令记者诧异的是,在孩子们提及的仅有几个国内童话作家中,除了郑渊洁和伍美珍外,其他几乎都是老一辈的作家。例如叶圣陶、沈石溪、张天翼、林海音、周艺文、金波、冰波等等。
“因为语文课本里有他们的文章,老师开的课外书阅读书单里,也是推荐阅读的。我喜欢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还挺好看的。”傅春江这样回答。
那你觉得现在国内有哪些童话书好看?
面对记者的这个问题,傅春江“嗯”了半天,小心翼翼地问:“郭敬明的算不算?”
同样的疑虑,也出现在家长的调查问卷上。关于“当下国内哪些童话适合孩子们阅读”,有家长写“皮皮鲁,其他不详”,还有很多家长选择了不回答。
“老一辈作家以及郑渊洁初期写的作品,我觉得适合孩子阅读。我个人觉得,还是国外的童话比较好看,比较有意思,能够寓教于中。”对于郑渊洁现在的作品,这位家长直接表示出了不满,“有些内容太成人化,甚至还有些无聊,不太适合小孩子看。”
长寿桥小学的语文老师陈老师,经常给孩子们开书单,但关于童话部分,都是以经典童话为主,因为她很难想到当下国内还有什么童话,可以推荐给孩子们看,“现在已经没人静下心来认真写童话了。”
低年级孩子才看童话
在记者收回的调查问卷中,有一位五年级学生的家长写了一大段话,对这次调查表示不理解,他用很严肃的口吻写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阅读童话书已不是重点了,应加强青春期有关知识的了解。”
记者把这个建议说给陈老师听时,她沉默了一下说:“确实是。”
她告诉记者,在给学生开阅读书单时,对于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学生,她才会推荐一些童话。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更注重阅读的深度。“现在的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阅读范围也广。童话书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了。在我们看来,童话的故事结构、语言,也不是很好。而且,光看童话,不能长大。”
在仔细翻阅调查问卷后,记者陡然发现,孩子正在阅读的书籍包罗万象,只有寥寥数本是童话。
《明朝那些事儿》、《大学》、《中庸》、《狼王梦》、《中国地理》、《隋唐演义》、《悬疑志》、《闪亮的时刻》等等,从畅销书到名著,从动物故事到恐怖言情,五年级学生看书的范围,远远超出记者的想象。
而在选择喜欢的课外书类型时,6成的孩子选择的是“玄幻”。
陈老师也发现了这个倾向,“越和现实背离的玄幻,他们越喜欢。”
一位金先生告诉记者,他看到四年级女儿闷在被窝里,用手机亮光看《盗墓笔记》时,当场呆住了。“这书就连成人看来,都觉得有些惊悚。何况是小孩子。”
陈老师认为,这可能和孩子们背负的压力有关,“现在的学生压力大,想通过这些穿越啊、玄幻的小说来解压,另一方面,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也充满着幻想。加上电视台也开始放这些穿越剧,肯定是有一定影响的。”
对于这样的情况,作为中国儿童阅读推广第一人,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梅子涵表示出担忧。在她看来,孩子就该读孩子该读的书,虽然孩子接触的范围大、阅读面广,但并不代表他们的心理已经成熟到可以阅读成人书籍,“让孩子过早接触这些,无疑是让他们抽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