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22日讯
“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在年幼的美好记忆里,一定有一部分是关于这些大红奖状的。还记得期末总结大会上,老师精心准备了奖状和形式多样的奖品。虽然只是钢笔、圆珠笔、笔记本,虽然奖状只是小小一张纸,可孩子们的眼里却闪烁着渴望,那是羡慕与期盼,因为这是一种鼓励、一种信任。
昨天,在杭州中策职业学校,一家以奖状为主题的中策奖状博物馆正式开馆。奖状博物馆里收藏了170份奖状、证书,时间跨度从解放前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内容涉及广泛的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一位毕业生,捐了这个奖状博物馆
值得一提的是,这170多件藏品都是学校2007届音乐专业毕业生蒋兆悦捐献的,如今22岁的蒋兆悦,已经是浙江省民间收藏家学会会长。
“一张张鲜红的奖状背后隐藏着精彩的人生故事,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珍贵历史资料。现在把它们收藏在母校让更多的学弟学妹来看看,觉得有一种特别的意义。”蒋兆悦说,奖状具有独特的纪实性、较高的观赏性和史料研究价值,而奖状博物馆也填补了全国奖状题材的专门化博物馆的空白。
想找回忆的,不妨去看看
“奖状”只是一个概述词语,在中策奖状博物馆收藏的170余件藏品里,除了正儿八经的大红荣誉证书奖状外,还包括了毕业证书、结业证书等,这些都可以囊括在“奖状”的范畴里。
博物馆里各式各样的“奖状”都被精心装裱。大部分奖状由状纸、状文和状印三个部分组成,版面设计也十分考究。有的还印有暗文暗画,若隐若现。不过,仔细看看奖状上的话语,好几次忍俊不禁。
瞧,这张1958年的识字证书是颁发给浙江上虞县的一位学员的,上面写着该学员已完成扫除文盲阶段课程,成绩合格,准予毕业。
这张1972年杭州市向阳小学的表扬状,很与众不同。看得出来是老师用当年的复写纸纯手工绘制的。而上面的表扬话语“60后”们一定深有感触吧:“三年级二班学生陈勉因学习肯动脑筋,大胆举手发言,特予表扬,希望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胜利。”
像这样现在看来有点“雷”的可爱的奖状,藏馆里藏了一大堆。不过也有特别珍贵的。比如这份1951年,浙江省杭州第一中学学生的毕业鉴定书就因为它详细记录了该学生的家庭成员情况、保存完整,以及其稀少性被定为国家三级文物。
而馆藏最早的一件“奖状”则是一份民国36年(1948年)的毕业证书。这份证书由当时交通部津浦区铁路管理局机务处处长潘世宁和段长石振顾签发。
蒋兆悦说,每一张“奖状”都记录了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先进集体的光辉业绩,并烙上了那个年代鲜明的烙印。奖状博物馆里的各时期的奖状材质、版式、图饰和行文迥然不同,也鲜明体现出了各自的时代风格。
奖状博物馆不仅面向学校师生也免费向市民开放,感兴趣的,不妨去看看吧。
记者 王丽 通讯员 包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