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22日讯 据《今日早报》报道
昨天上午,郑州。赵丰玉静静坐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干细胞采集室,等待第七针“动员剂”注入。
赵丰玉是健康人,这几天一直到医院打这种针,是为了给千里之外的温州男子小陈,捐献造血干细胞做准备。
小陈身患先天性溶血性贫血,这种少见的血液病,骨髓移植是最后的希望。
温州和郑州之间,“生命接力”就在今天上演。
这两天,身为媒体人的赵丰玉,也借时下流行的“围脖”告诉大家,“捐干细胞,我要救的,只是一个人;您的关注,您的参与,能救更多人……”。
“‘髓缘’就是随缘,遇到了就别错过”
“髓缘,其实就是随缘,很多事都是可遇而不可求。好事,遇到了就去做,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好人,遇到了,也别错过,免得以后后悔。”——摘自“大河报赵丰玉”微博(2月18日14:50)
赵丰玉,今年36岁,现任河南《大河报》汽车工作室主任。
去年10月,赵丰玉突然接到郑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您和温州一名患者初配成功,是否愿意再进行高配?”
这个电话,也把赵丰玉的记忆,牵回到了7年前。
原来,2003年10月16日,一次献血过程中,赵丰玉主动报名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血液资料被存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时间一晃而过,就在赵丰玉逐渐淡忘的时候,这个电话唤醒了当年的一切。
“尤其是在热线新闻部那一段时间,经常有白血病患儿的父母爷爷奶奶,打电话到报社求助,但大部分情况下,报社也无能为力。这对我是个触动,所以,当红十字会征集志愿者时,没犹豫就加入了。”赵丰玉微博介绍了当初的想法。
今年1月17日,赵丰玉接到消息,经高配、体检等各道程序,他完全符合捐献者条件。
如果赵丰玉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他将是河南省第181个、全国第2027个成功捐献者。
春节期间,赵丰玉开始有意识地补充营养,每天坚持早晚跑步加强锻炼。
“这事真没那么难,也不需要太多勇气”
“这事儿,真没那么难,也不需要太多勇气,就跟打针吃药差不多,只要身体健康,谁都行。”——“大河报赵丰玉”微博(2月17日11:34)
本来,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事,赵丰玉只跟妻子提了一下。没想到,一个跑卫生新闻的同事,无意中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河南又有一个志愿者正式配型成功,这人不但是同行,而且就是赵丰玉。
消息很快传开,第二天,《大河报》专门做了相关报道。
从这天开始,除了准备捐献造血干细胞外,赵丰玉手头又多了一件事——“织围脖”,而且几乎每条都和捐献干细胞有关。
“其实也是借这个机会,让更多人了解捐献造血干细胞,其实没想象那么难。”昨天下午,记者拨通了赵丰玉的电话。
“我发现很多人不是不愿意捐,而是在捐骨髓的认识上存在误区。比如,有人认为捐献就真的穿刺骨头取骨髓;还有人认为,要到患者所在地去抽骨髓……其实捐造血干细胞,在技术上已有很大提升。”赵丰玉微博上也这么说。
截至昨晚,赵丰玉共发了40多条微博,不仅有这几天的所见所闻所感,还有一些实用信息,像如何成为志愿者、如何捐献干细胞等。
短短几天时间,他的“粉丝”已近千人。
今日8点,预计分离正式开始
“髓缘日记:第八针‘动员剂’注射完成,护士长又看了看左右两个手臂的血管,定好明天下针的方案。在干细胞采集室里,仪器已经摆放到位。明天早上5点半,我会起床,提前喝大量的水,一是让血液浓度降下来,二是预防上午时总是内急。6点去医院打第九针‘动员剂’,同时再次抽血检测。8点,预计分离正式开始。届时,如何分离?怎么保证体外循环的血安全回流?对身体有没有影响……有很多疑问,请大家跟我一起见证”——“大河报赵丰玉”微博(2月21日20:15)
今年2月18日上午,随着第一针“动员剂”注入赵丰玉体内,他的捐献之路正式开始了。
而这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小陈,也住进了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净化病房,接受移植前的治疗。
“动员剂”,全名叫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可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释放到外周血中。该药物进入临床应用已十余年,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已得到充分验证。
因为小陈已26岁,成年人需要的干细胞相对较多,所以赵丰玉要注射9针动员剂,这样才能“动员”骨髓里的造血干细胞,更多地释放到血液里,增加到平常值的二三十倍。
为了减少感冒和任何可能的意外发生,打动员剂期间,赵丰玉住在医院附近的旅馆。
第一天打完两针“动员剂”,赵丰玉还没什么特别的感觉。
“‘动员剂’的效果越来越明显,现在腰部和头部的疼感开始清晰起来。几个小时前,打完第四针‘动员剂’。”2月19日,赵丰玉微博播报。
“早上打完第七针,已经基本适应动员剂,没有特别的反应。”昨天下午,赵丰玉笑着说,他已逐渐适应,感觉良好。
赵丰玉说,明天正式捐献的时候,他还会用微博“现场直播”,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前后过程。
赵丰玉说,如果捐献顺利,当晚他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可能就会移植给小陈了。
由于临近移植,小陈的治疗也进入关键期。我没有打扰他,只通过一名知情人士转述,从前段时间治疗看,小陈情况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