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教师合影
浙江在线2月23日讯 昨天,我市12名优秀高中教师踏上了援疆支教征程。
他们是原工作岗位上的业务骨干,他们也是各自家庭里的中坚力量。而从确定名单的那一刻起,他们又成了我市与新疆在教育交流方面的桥梁纽带,成了这个春天里最靓丽的风景。趁着激涌的春潮,援疆教师们以饱满的热情投身边疆,用青春去谱写新时代的“出塞曲”。
送别
昨天上午9时,市教育局,12位援疆教师陆续到达。
前来送行的朋友、同事很多,一边帮忙打包行李,一边不停叮嘱着要保重身体,祝愿一路平安。一幕幕惜别的镜头不断闪现。
舟山中学的杨建伟老师特地从定海赶到新城。这次援疆的陈钢和党俊红是他十年的好友,“他们被选中赴阿克苏支教,为促进民族交流与团结做贡献,我感到非常自豪”。
要分别手了,援疆老师们和前来送行的同事、好友紧紧相拥,久久不忍分开……
印象
新疆阿克苏地区是浙江对口支援的城市,它位于新疆西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的西北部,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风景气候迥异于江南。
“得益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目前阿克苏地区的经济已经发展了许多,但社会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 ”岱山县东沙中学的语文老师虞柯柯从网上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在临行前,各级领导会一遍遍叮嘱他们“守纪律,保安全”。
黄瀛伦,岱山中学教科室主任,是一位有着25年教龄的老教师。相对于年轻教师而言,他对此行的意义更加明晰。“在新疆,团结历来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加强团结,首先要搞好民族团结。”此次援疆支教,黄瀛伦已被确定担任阿克苏一所高中的副校长,“到了新疆后,我会时刻提醒自己是在民族地区工作,不说不做伤害民族团结的话和事,尽力搞好与当地学校教职工、各族学生和当地干部群众之间的关系。 ”
说这些话的时候,边疆西域的不同的生活习惯、作息时间以及恶劣的气候条件、艰苦的生活环境,已被他们自动忽略。
牵挂
虞柯柯是这个援疆教师团队中最年轻的一员,大学毕业后,回乡教了四年的高中语文。人生的梦想圆了一半,而另一半也刚刚划上圆满句号。
“今年1月26日,就是农历大年廿三,我和她领了结婚证。 ”虞柯柯的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了的幸福,这一本红证彻底打消了他的所有顾虑,“其实从我打算报名的那天起,她一直都是支持我的。我曾经跟她开玩笑,说自己要去新疆三年,她说‘好啊,我等你’。现在提前登记结婚,推迟办喜酒时间,她一点怨言也没有。 ”
新婚燕尔,却要别离。妻子对即将远行的丈夫的唯一叮嘱就是,“一个人在外注意安全,我只要你平安回来就行”。虞柯柯嘴上不说,心里已然盛满对娇妻和家人的牵挂。
家有儿女,同样令人牵肠挂肚。岱山中学的英语老师罗朝晖,特地在随行的数码包里塞进摄像头,“有了摄像头,我就可以经常跟女儿视频聊天”。
罗朝晖的女儿今年4岁,刚上幼儿园。临行前一晚,罗朝晖在电脑前陪女儿看动画片,“趁着还没走就多陪陪她吧,不知道我走了以后她会不会想我。 ”
行囊
这一晚,舟山中学生物老师陈钢的家里,却注定是无法平静的。“一个旅行包、一个大背包和一个随时带着的公文包,给你装进了毛巾牙刷、换洗衣服、手提电脑、数码相机,还有几本书。 ”妻子帮陈钢反复收拾着行李,唯恐有少拿的东西。整着整着,妻子的眼泪就无声无息地流下来。 7岁的儿子站在一旁看着,虽然他还并不十分明白援疆的意义,但知道爸爸要离开自己一年半,眼里也流露出依恋和不舍。
看着妻儿难过的样子,陈钢心里酸酸的。为了不让妻子触景伤怀,他决定临行不让妻子出门相送,“我担心临别的那一刻,她会忍不住大哭”。
像陈钢一样,很多援疆教师都选择了行李从简,轻装上路。“我只带些随身穿的衣服,还有笔记本电脑、相机。亲戚都说再带些海鲜干货,被我拒绝了。因为吃过一口,就会想吃第二口,再吃下去就思乡了。同样的道理,我也就没有放妻子的照片了。 ”虞柯柯说,眼不见才能“静”。
畅想
西部边疆地区的教学起点较低,教育管理水平、教学方法、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学生素质等都与沿海地区存在明显差距。很多援疆教师考虑到对当地学生和教育水平尚不了解,就摒弃了带本地教材的想法,并准备到当地后再拟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不过我特地带了一套基础教学科研讲座的光盘,因为体积小,分量轻,便于携带,可以把我们这边比较好的教学行政管理经验跟他们分享。 ”黄瀛伦说,对自己而言,这也将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修炼和进步的机会,“援疆工作不仅要有激情和智慧,要有责任和目标,还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赢得起挑战、经得起考验。不过换个角度想,可以领略南疆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吃吃羊肉,尝尝水果,多好啊。 ”
对此行充满期待的黄瀛伦还纵情畅想:“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壮丽景色,会在我人生的书页上添上亮丽的一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历,会丰富我人生的体验,并提高自己的品行修养。 ”
日记
罗朝晖是我市第七批援疆支教的两名女教师之一,临行前特地在QQ空间中开辟了《援疆日记》专栏,打算记录今后援疆支教生活的点点滴滴。
她说报名赴疆的动力,源于年轻时的梦想和家人的支持。“很多年前,我看过一部关于山区支教的电影《凤凰琴》,深受感动。从那以后我就下定决心当一名老师,有机会一定要去支教。我大学刚毕业那会儿,国家正号召开发西部、支援边疆,可惜我错过了机会,特别遗憾,所以现在我一定要抓住机会。 ”罗朝晖说,这一次她特别感谢公婆和丈夫的鼓励和支持。
在写下第一篇日记:《死前要做的50件事——援疆随想》后,她当年的梦想瞬间被重新点燃,并带着她飞向阿克苏,飞向激情燃烧的岁月:
最近讨论最多的就是支援新疆的事情了。市县教育系统都有名额,对报名人员的资格做了要求。岱山并未要求英语学科中教一级的教师参加援疆,但是我报了名。
这绝不是哗众取宠。如果说是为了丰厚的补贴,我根本没必要,老公是网吧老板,众人皆知;如果说是为了政治上要求进步,也没必要一定用这种方法,我本身就是从内地来到岱山支援海岛教育的一分子。
每个人做每件事一定会有一个理由,一个恰当的理由。
开会紧急通知援疆的事情,让我突然想起我的一份计划。那份计划的标题是《死前要做的50件事》,细细回想,大约记得那是八九年前写的,当时是从《读者》中的一篇文章里受到的启发。
那篇文章的大概意思是,让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理想,列出一张自己“死前要做的50件事”的单子,时常拿出来看一看,来决定下一步要干什么,埋头实干,就不会为生活中损失的一切而伤感。尽管单子上有些愿望并不可能一一实现,有些事情也非能力所及,但只要你为此做出奋斗和努力,就没有遗憾。
那时的自己还很年轻,对人生充满了激情与幻想,总是喜欢在日记里写上一些名人名言来激励自己奋发向上,也喜欢在心血来潮时拟定一些计划和目标来鼓舞自己不要虚度年华,尽管到最后诸多理想都成了镜花水月。我知道自己仅仅是个理想主义者,所有想做而未做的事情,都美其名曰“在理想中”。
我当时看了很是心潮澎湃,也为自己制定了一份:1.做中学英语教师;2.考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3.拿计算机等级证书;4.拿驾照;5.至少去一次美国;6.写一部小说;7.要有文章印成铅字;……27.完成《互联时代》和《年轻时代》小说;28.去一次上海的酒吧;29.折9999只纸鹤;30.买一套自己的房子;31.到西部支教一年;32.到中华骨髓库登记资料;……
翻箱倒柜把那个笔记本找出来,发现这些事情当中,有些已经实现,有些必须趁年轻时候去完成,有些也许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做。但是当初,就是这个单子,激励着我在一个远离家乡的地方,过着“一个岛锁住一个人”的生活。
现在,过惯了舒适幸福生活的我,温吞水般少有激情的我,在一个紧急通知的刺激下,翻出了这个单子,甚至可以说找回了当年的梦想。
有什么理由不去?我说服不了自己。来源:舟山晚报
死前要做的50件事——援疆随想(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