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是我市民营经济克服重重困难、经受严峻考验的五年,是发展活力空前释放、不断向新的目标攀登的五年,是得到社会关注最多、取得成就最大的五年。
一组数据可以显示出绍兴民营经济突破发展的巨大成就--
从规模总量看,民营经济发展跃上了新的台阶。截至2010年底,全市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达21.1万户,总资金数额91.3亿元,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19%和71%;民营企业超6.5万余家,总注册资金达3000亿元,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76%和60%。
从层次实力看,民营经济发展实现了新的提升。2005年,我市民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312万元,2010年达459万元,增长47%。尤其令人振奋的是,旗舰型民企不断涌现,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后劲足的企业集团迅速崛起。全市至今已拥有注册资本超1000万元的民营企业5200多家,占民营企业总量的8%;超亿元的有600多家。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民营企业1500多家,其中超10亿元的近100家。每年入围省百强民营企业数量均列全省前两位,其中海亮集团连续五年入围省百强民营企业前十位。
从机制活力看,民营经济发展集聚了新的优势。一批拥有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善于运用现代企业经营方式,与国际接轨的民营企业家成长起来,经营方式由原来以办厂为主,转向资本运作。2010年,全市新发展以投资管理为主业的企业62家,全部为民营企业,注册资金16亿元。在600多家注册资本超亿元的民营企业中,九成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十一五”期间,全市上市公司共18家,全部都是民营企业,融资金额189亿元。
从地位作用看,民营经济发展达到了新境界。2010年,全市个私企业实现总产值3534亿元,销售总额(营业收入)319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9亿元,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105%、110%和123%。民营企业数量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3%,经济总量占全市的95%以上。根据2009年末统计数据,我市民营企业累计吸纳劳动力312.59万人左右,占全市就业人员的95%。
从经营范围看,民营经济发展拓展了新的领域。“十一五”期间,我市民营经济不断拓展经营领域,从原来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化工等密集型、科技含量较低的加工配套产业,向电器机械及器材、线缆、通用及专用设备、汽车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等领域拓展。
“浙江向日葵”在创业板成功上市
市工商局、市民营企业协会联合举办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论坛
全民创业形成氛围 民营经济加速“奔跑”
在淘宝商城,“石师傅绍兴小吃专营店”颇有名气,去年,该网店的生意超过800万。其一句广告语“脸孔吃了热烙烙,嘴巴吃了油诺诺”成为不少网友的口头禅。谁曾想到,它的创始人石坚在3年前却几乎是个无业游民。
2008年,在一股“全民创业”浪潮的冲击下,这位退伍军人开始加入创业大军,在市区花鸟市场租下一间门面,开始经营绍兴传统小吃。
“创业让人生更精彩。”对于石坚而言,3年的拼搏,不仅让他拥有了一份自己的事业,而且也让他拥有了更为丰富的人生经验,他的青春因创业更闪亮。
3年时间,从无业游民到创业明星,石坚的人生转折,恰恰见证了一个时代发展的脉搏。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绍兴民营经济“深受重伤”,订单减少、资金链断裂、全行业萎缩,不少绍兴民企悲壮倒下。越是困难重重,越要迎头赶上。工商部门以“支持创业、助动经济、服务民生”作为当年的工作主题,并以工商1号文件的形式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推进“全民创业”的若干意见》,推出10个方面共30条服务创业举措,进一步放宽对群众创业在准入领域、注册资金、发起人数和经营场所等方面的限制。
当年,“创业绍兴”大型系列活动轰轰烈烈举行,民营经济创业服务中心应运而生,“创业绍兴”创业项目推介会如期举办。通过开展“创业绍兴”创业项目推介会,全市共签订项目合作合同523份,合作金额26000余万元;启动创业项目资金10500多万元,新发展个体工商户20600户,私营企业4500家,吸纳就业人员近10万人。
与此同时,市场建设猛进如潮。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市场413家,比“十五”期末增加49家,新创建“五星”级市场2家,“四星”级市场9家,“三星”级市场22家;年交易额亿元以上市场达到42家,位居全省前列,其中十亿元至百亿元市场22家,百亿元以上市场5家;3家市场被评为“中国最具品牌价值五十强”商品市场。这些辐射面广、产业带动能力强、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龙头地位的大型市场的兴盛和繁荣,成了绍兴民营经济的一大特色和优势,也成为绍兴经济的一张张金名片。
【新闻加速度】
截至2010年底,全市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达21.1万户,比“十五”期末增长19%;民营企业超6.5万家,比“十五”期末增长76%。
这一串闪亮的数字,让绍兴市民营企业协会秘书长丁亦敏觉得有几分欣慰和自豪。“十一五”期间,绍兴不断优化创业环境,搭建创业政策平台、融资平台、培训平台和信息平台,引导和鼓励全民创业,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仅仅在去年,市工商局、市民营企业协会创办网络经济科技创业园,联办绍兴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打造大学生村官创业服务平台等举措,使全民创业高潮迭起、百花齐放,创业空间不断拓展。
民营经济的急剧发展,大大释放了民间活力,激发了政府活力,增强了经济活力。五年来,民营经济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更加凸显,民营经济已经成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的新生力量,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作用明显增强。
【专家点睛】
绍兴文理学院经管学院院长 李生校
民营经济的发展对全市经济增长、解决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增加财政收入的作用越来越显现。只有民营经济发展了,经济才能强大,百姓口袋才能“饱满”。
作为民本经济和富民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必须放手发动群众,充分依靠群众力量。这几年,绍兴浓厚的全民创业氛围让民营经济有了扎实的群众基础,绍兴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民营经济强市。
当然,在民营经济“百花齐放”的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更应重点扶持潜力大、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层次,进一步培育一批旗舰型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形成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中小企业为支撑、以产业集群为依托,分工合理、协调发展、优势突出的民营经济新格局。
转型升级抢占优势 “人无我有”跨越发展
一组机器人自动臂灵活一转,一个完整的铝合金车轮被轻轻抓起,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条年产45万件铝合金车轮锻造新工艺生产线,是浙江万丰奥特集团在四年前自主研发并投入运行的。这是继传统的重力、挤压、低压等铝合金车轮铸造工艺后,国内铝合金车轮生产工艺领域迎来的又一次全新变革,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从“制造”到“创造”,并非一步之遥。但“万丰奥特”迎难而上,不断创新技术,走出了一条自强不息、产业复兴之路。2008年,在面对金融风暴时,“万丰奥特”化危为机,游刃有余。
用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一直是“万丰奥特”坚持的主旋律。2007年,该集团成功开发工业机器人,用于程序化大批量铝轮浇铸,“一个机器人能干18个工人的活。”在铸造车间这一最为艰苦的岗位,机器人的问世,不仅将员工从恶劣的生产环境中解放出来,还降低了20%的劳动力成本。
2009年3月,拥有全部知识产权、获得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及10多项国家专利的万丰新型机器人浇铸系统研究,又取得重大突破。如今,“万丰奥特”机器人自动化装备的研究与应用正日益成为企业一个新的增长亮点。
和“万丰奥特”一样,面对金融危机等困难,我市不少民营企业披荆斩棘,走出了一条转型升级之路,从而为企业找到了新的发展之道。
品牌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利器”。目前,全市拥有注册商标26500件,比2005年底的13000件增加1倍。“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增行政认定中国驰名商标28件,其中民营企业27件。新增省著名商标165件,其中民营企业占有量97%以上。国际注册商标由2005年年底的不足800件,增加到3730件,增加3.7倍。2010年,绍兴成为全国首批商标战略示范城市,也是省内唯一一个地市级示范城市。
【新闻加速度】
在壮大民营经济“量”的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是绍兴民营经济实现突破发展的必然要求。
“民营经济必须有核心竞争力,没有核心竞争力就没有优势,民营企业必须坚持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市民营企业协会秘书长丁亦敏说,企业只有拥有自己的特色,才能走上一条幸福的“康庄大道”。
从绍兴民营企业现状来看,很多企业不但在技术上突破创新,在品牌、管理、营销、经营领域等方面也在不断突破自我,寻求飞跃。
洁丽雅,一块毛巾写下了品牌传奇;长生鸟,化妆品以另类营销出奇制胜;喜临门,质量铸就成功之道……绍兴民企的一次次转身,换来了巨大的效益和口碑,让“绍兴民企”四个字熠熠生辉。
当然,与单个企业的创新发展相比,整个地区的民营经济集群崛起,更令人兴奋。在民营企业扎堆的绍兴,经过多年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优势。嵊州领带、绍兴轻纺、绍兴印染、诸暨袜业、诸暨珍珠被列入“2009中国百佳产业集群”,绍兴县被国家工信部授予“第一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这样的荣誉,全省只有3家。
【专家点睛】
绍兴文理学院经管学院院长 李生校
在困难和制约因素不断加大的新形势下,一些竞争力低下、经营管理效率低下、缺乏自主创新、低附加值产品比重大、销售市场渠道单一的企业,必然要被市场淘汰。近年来,绍兴民营企业越来越意识到这一点,并积极探索转型提升之道,有的企业已开始向新兴的战略型产业转型。
这不但是一个企业的问题,在“十二五”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下,整个民营经济发展也必须由粗放型向集约效益型转变,由外延求发展向内涵提高转变,要更加注重节约土地、节约资源,更加注重节能降耗、循环经济,更加注重提升技术含量,注重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优化环境提升服务 “保驾护航”助推经济
民营经济发展与环境优化、政策支持等因素是相伴而行的。
为了给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2007年,全市工商系统组织开展“走千家企业、访百家乡镇(街道)”活动,走进企业和乡镇街道,了解掌握企业群众的利益需求和民生动态,帮助谋划民营企业发展思路,实实在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2008年,全市工商系统深入开展“联百家企业、助创新发展”活动,与102家“创新发展”重点企业、潜力企业结对联系,通过建立工商与企业联络机制,实行跟踪联系服务。
2009年,开展以“千名工商干部联千家民企‘学送帮促’活动”为核心内容的大走访活动。上门为企业送政策、解难题,建立起“一对一”的企业帮扶机制,帮助企业应对挑战、提振信心、突围闯关。
2010年,围绕“能力提升年”主题活动,确定“保增长、促发展、助转型”的工作主题,推出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有力助动经济发展。
“十一五”期间,为了鼓励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全市各级工商机关结合职能,围绕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共制订出台100多项助动政策。开辟绿色窗口,为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当好转型升级的宣传员、导航员、辅导员。举办多场高层次、高规格报告会、培训会,帮助民营企业认清当前经济形势,提振发展信心,破解发展困局。
【新闻加速度】
民营经济是典型的环境经济,优化环境是对发展民营经济最直接的推动和最有力的支持。“十一五”期间,我市出台多项措施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绍兴对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心可见一斑。
2009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提升我市工业经济综合实力,绍兴市政府出台《提升发展纺织等五大产业若干政策》。《政策》规定,五大产业在规划期内,将完成100亿元至500亿元不等的项目投入。
受五大产业发展规划和政府激励政策影响,我市一批民营企业通过加大技术设备投资,发展明显提速,创新亮点频现。如浙江嵊峰针织公司从珍珠中成功提炼出纤维,并用它做成衬衫。在当年举行的春季广交会上,这种珍珠纤维衬衫,开出了500美元一件的“天价”。这种天价衬衫引起了阿联酋一家大纺织品贸易公司的注意,该公司立即找上门与“嵊峰针织”洽谈,达成了合作意向。绍兴振德医用敷料公司开发了一种专供糖尿病病人治疗穿的丝袜,看上去与普通丝袜差不多,售价却高达400多元一双,使公司销售额实现了突破。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困扰民营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为解决这一难题,各级工商部门通过出台融资政策、搭建融资平台等途径,切实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为民营企业“补血输液”。陆续出台《绍兴市公司股权出质登记暂行办法》、《绍兴市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工作意见》等助动新政。两年来,全市民营企业通过商标权质押、股权质押等形式,获得银行贷款100多亿元;各级协会还通过举办银企对接会,为民企拓宽融资渠道,共获得银行授信60亿元,为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家解决贷款近20亿元。
【专家点睛】
绍兴文理学院经管学院院长 李生校
绍兴民营经济的飞跃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市宽松的政策和优化的环境。尽管如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办事难、融资难、用地难等问题时刻困扰民营经济发展。
相关部门要尽可能放宽政策、放开限制,合理收费、减轻负担,保护创业、保护发展,健全体系、搞好服务,让创业者切实感受到开心、顺心、安心、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