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07日讯
这些情形,你还历历在目吗?
在各大商场里走一圈,除了一些人们较为熟悉的国际知名品牌外,更多的是看着眼熟却叫不出名来的“洋品牌”。声称来自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可你仔细翻看详细标签,产地大多是广州、深圳、上海等。这种“国际品牌”,售价和真正国际知名品牌相比一点也不低,一件衬衫动辄上千元,西服套装过万元的比比皆是。
除了服装,家具、电器等许多商品也是随处可见“伪洋品牌”,“贵气”十足。明明是国产货,为什么偏要取个洋名,装扮成洋货?如此“伪洋品牌”到底是如何产生的?这种做法是否有欺骗消费者之嫌?
“牛排大餐”成了“便当”;“豪华旅游大巴”变成了“小巴”;老人、孩子要收不同名目的“年龄差价”补贴团费;不进店消费就恶言相向、甚至大打出手;景点不同,可销售的旅游纪念品大同小异,品质低下;当地土特产实际上是冒牌货……旅游中,你是否了解陷阱背后的“猫腻”?
有了检测合格报告的家具,难道一定是合格产品?明明说的是进口环保板材,买回来怎么变成国产的了?一块真皮、一块仿皮这还能算真皮沙发吗……
2011年的3·15晚会在即,央视继续通过本报发出征集令:无论你是消费黑幕的知情者,了解“潜规则”背后的秘密,还是经历了令人气愤无奈的消费陷阱和骗局,请发送邮件至cctv315@cntv.cn,为净化消费环境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