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09日讯
昨天,记者从宁波市贸易系统菜篮子年度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今年开始,宁波将先选择部分社区试点,直接在社区门口或附近设立蔬菜直供点和蔬菜早晚市。
会上还有另一个好消息传出,今年下半年,宁波市民无论在超市菜场买肉、买菜,都能查它们的“身份证”,了解它们的来源,吃起来更放心。
减少流通成本“减负”菜篮子
55岁的林敏住在宁波市江东区的栎木巷,她说,去年家里每月花在“菜”上的钱比一年前至少要多300元,为了淘便宜,已从教师岗位上退休的她经常会早起,跟邻居一起到宁波蔬菜批发市场“团菜”。
林敏发现,以大白菜为例,在批发市场每斤只要六七毛钱就能买到,可到了家门口的菜场里就变成了每斤1.5元。“除了天气等因素外,应该是中间的流通环节成本太高了吧!”
本报曾报道,今年1月,为了满足过节期间市民需求,宁波市蔬菜批发市场在彩虹社区和明园社区设立了两个临时蔬菜直供点,供应6种蔬菜,比菜场价格能便宜一半多,受到了很多宁波市民的追捧。
“蔬菜上涨的原因中,流通成本的增加是主要因素。”宁波市贸易局副局长张民柱说。
社区蔬菜直供试点将扩大
张民柱透露,为了能让市民们的菜篮子“拎”得更轻松,今年他们打算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流通环节,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尝试在一些社区门口试点建立长期的蔬菜直供点和蔬菜早晚市。
“蔬菜早晚市,其实就是在特定时段,在社区门口或附近开辟固定区域,让有一定规模的菜农和蔬菜经销商直接销售蔬菜,他们要在有限时间空间及时将菜卖出,克服了惜售,高价哄抬行为,北京已实施了,效果不错,我们可借鉴。”张民柱表示,目前具体的试点方案贸易部门还在调研制订中。
另外,今年宁波还将通过开展“农超对接”、组织举办年货展销会等各类菜篮子展销活动、扶持发展菜篮子配送企业和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业态等方式,减少流通环节和成本。
8月底起肉类和蔬菜将有“身份证”
去年10月下旬,宁波、上海、重庆等10个城市被商务部列为全国第一批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
张民柱介绍,宁波市肉菜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的时间表已确定,今年8月底前将基本完成宁波中心城区和各县(市)区主城区、宁波杭州湾新区等的建设任务,到时所有在宁波销售的肉、菜都会有自己的“身份证”,便于市民识别,购买也会更放心。
“肉类和蔬菜流通追溯体系”通俗来说,就是市民买好肉类和蔬菜后,都能打印出一张类似超市购物单的小票,小票上除了品种、金额、数量、单价、购买摊位号、农贸市场名称等,还会有一串追溯码。
拿着这串追溯码回家,市民就可以通过农贸市场触摸屏,或者手机上网和短信的方式,追溯到肉类和蔬菜的产地、上级批发商和下端零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