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10日讯
在这个连电话都已经快OUT的时代,让人不禁疑问:现在你还会寄信吗?信件是不是越来越少了?收到的又都是些什么信件?
记者从邮政部门了解到,信件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了。2010年1月,金华邮政局收发的信件总量是543万件,今年1月份,这一数字是609万件,同比增长一成多。如今的信件早已不再是以传统家书为主了,信件越来越有“时代感”,明信片、商业信函、广告信、公函大行其道。
错把垃圾桶当成邮筒
市区邮筒有144个
家住市区明月苑的王磊,是个大大咧咧的男生,从来就没有写信寄信的习惯。无奈前些天女友一声令下:“眼看都快到女生节了,赶紧给我写封情书,手写的。”王磊这才慌慌张张地奋笔疾书。
在街上找了半天,终于觅得一邮筒,刚想把信往里扔,只听身边的老爷爷一声大吼:“慢着,这是垃圾桶!”王磊这才看清,着整条街上的,哪有什么邮筒,全是长得像邮筒的豪华垃圾桶了。
大学生小葛是生活委员,平常就负责为班级同学取信,到今年已经快满4个年头了。她说,大一的时候,班级的信箱里还偶尔经常可见画着不同图案,“包装”奇特的私信;大二之后,私信日渐稀少,明信片会比较多一点;到大三、大四,除了一些广告信件,整个小信箱里空空如也。“大四还有人问我,学校哪有邮筒?”小葛无奈地说。
邮筒是不是真的少了?金华市邮政局工作人员魏剑云解释说,市区范围内的邮筒其实没有减少,数量是144个。只是城市化进程很快,建设了越来越多的小区,人口密度加大,邮筒数量没有少下去,但会给人少了的感觉。
“乡愁”变“催款单”
越来越多的是商业信函
金华二中的陈老师回忆,她年轻的时候,电话很少,大家要互通情况,基本要通过书信。同学之间、恋人之间也都是用书信来传情达意。那时候的邮筒,就是一个圆圆的绿色柱形,看见邮筒,就好像看见了邮筒肚子里满满的乡愁。
可是现在一去传达室,就发现别说老师的信箱里塞满了银行的催款单、商场的宣传单,连学生的邮箱里也多了不少邮购图书、邮购小饰品的商业函。
“看见头就大了,一堆信拿来,会看的、能看的根本没几封。”陈老师说。
金华邮政局市场部一名王姓副主任介绍说,如今的信件业务性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书类的私人信件已经越来越少见了,而明信片、银行账单、水电费账单、通信话费账单等商业信函这类信件,则占据了信件的大半壁江山。
明信片“群发”蔚然成风
手写信:怀念温暖的曾经
过年期间,市民陈敏怡意外地收到了一张来自迪拜的明信片,这是她朋友旅游时寄来的。小陈是个怀旧的80后,她说现在还能收到这样的明信片实在很难得,在她读书的时候寄信还是很普遍的事情,如今随着手机、电脑的出现,通信的习惯也随之改变了。
市民谭晓霞整理东西的时候,突然理出了一大盒高中和大学收到的明信片和信件。“这些都是同学间的手写信,每一封我都留着,里面最近的日期是一年半前,现在写信的人真是越来越少了。”
“现在的流行趋势是群发明信片。”在市区一家策划公司上班的小刘说。每年年末,公司都会发一大沓的明信片,那时候自己才会拿起笔,给远方的朋友写张贺卡。“明信片一张只要写一两句话,但是朋友也能感觉到你的用心。”
不过,也有人感觉明信片就跟群发短信一样,没诚意也没创意。公务员李立涛每年春节都要收上二三十张明信片,有些是亲朋好友寄来的,明信片上寥寥数语,无非是“新年快乐”、“心想事成”之类的祝福语,有的明信片还是单位发的那种,连祝福语都是清一色印刷体。“收到之后,连收藏的欲望都没有,这些明信片后来我也不知道扔哪里去了。”
家住市区柳湖花园的赵女士,前几天刚从乌镇旅游回来,她说,乌镇老邮局门口的邮筒,给她留下的印象是最为深刻的。圆圆的桶身,古铜的颜色,突然就能让人回忆起那段逝去的时光。自己不禁就提笔写了不少明信片,寄了出去。
不少人回忆起当初手写通信和眼巴巴等着回信的日子,大都是说“温暖”的、“充满希望”的,而现在这种温暖和希望,几乎也成了久远回忆。“手机、邮件的确方便,可是毕竟没有了那份纸质的厚重,感觉每一行字都是可以轻易地写就的。”
有信该怎么寄
如今,要是写一封信或贺卡、明信片,该如何去寄信?金华市邮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比较大的单位、小区,投递员每天会上门收件,把信件放在门口传达室就可以了。
如果附近路边有邮筒可以投寄最好,或者直接去邮局。邮政行业有相关规定,地级市城区主要人口聚居区平均1.5~2公里服务半径,或1.5万~3万服务人口,必须设有邮政服务网点。金华市区现设有15个服务网点,主要分布在西市街、解放东路、人民东路、双溪西路、八一南街等市区各主要道路。
在服务网点门口或附近,一般都会设有信箱。市民如果有寄信等业务需要,办理起来还是很方便的。邮政局有投递员定时定点对邮筒进行开箱投递,市民投递的信件是能准时顺利送达目的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