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14日讯
国学有多热?它的热度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讲坛、课堂上了,昨天,杭州拱宸桥街道“民间国学讲坛”第一讲在蚕花园社区活动中心开讲。
“在座很多阿姨可能很喜欢看韩剧,可能会对韩国人长幼有序、重视亲情印象很深,但是看看我们的电视剧里,基本上是小三、外遇满天飞,对传统伦理道德和价值观的表现比韩国差得太多了。”
昨天下午,在蚕花园社区的活动中心,一百来个座位坐得满满当当,过道上也摆上了凳子,阵势一点也不输大学里的热门讲座。
上台开讲的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讲师杨海峰,同时他也是蚕花园社区的居民。他昨天讲的题目是《今天,我们怎么接近国学经典》。
既然是来社区开讲座,杨海峰先从社区讲起:“社区可不简单,跟中国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家庭直接相关。古人的大同社会就是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男有分、女有归,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每个社区能够做成这样,何愁社会不大同不和谐呢?”
那为什么要读国学经典呢?杨海峰认为,一个国家真正的和谐昌盛不能仅仅靠发展经济,“经济实力很重要,但不是唯一。南宋的经济总量占了当时世界的一半,1840年清朝的GDP占了世界的1/3,但是它们都亡国告终,可见经济强大不能保证国家一定强大。”杨海峰认为关键在于人心,包括心灵、思想、精神,而这些又埋藏于传统文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