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21日讯
“当渔民实在太苦了,数月半年在茫茫大海上,与世隔绝。现在能在船上看到电视,三尺船板外的事就像家里一样,真是完全不一样了。”近日,终于在自己的渔船上装上卫星电视的舟山渔民王岳定激动不已。而为渔民解决这个困扰他们多年难题的,正是来自浙江海洋学院的研究团队和当地的电子科技公司。
“由于长时间信息阻断,除了会捕鱼,很多渔民几乎无一技之长。现在,当地渔民的后代几乎都不愿意下海,招收渔工也越来越困难。”在舟山新区的工厂里,记者见到了生产渔船船载卫星电视系统的舟山海视通公司总经理李强,他向记者道出了为渔船研发卫星电视的缘由。
渔船上装卫星电视,不容易
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可以看到一个个圆筒形、并不起眼的卫星接收器,“不知情的人可能以为这很简单,不过在船上装卫星电视和陆地上完全不同,而在小渔船上安装卫星电视,与在大船上安装相比难度更高。”
造成渔船长年无法安装卫星电视的原因是,海上风浪太大,一般的卫星接收器根本无法准确地接受到卫星信息。“为了能研发随时都能准确寻找到卫星信号的接收器,我们整整研发了4年多的时间,差点就想放弃了。”对于研发时期的经历,李强感慨万千,就是这个时候,他找到了浙江海洋学院,并与该校计算机系师生组成的团队进行了研发合作。
“我们一接手,马上推翻了原先的数学建模,改进了控制代码,原本企业四、五年时间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用了一年时间就攻克了。”计算机系教授潘洪军博士一谈及双方的合作就兴奋不已,看似轻描淡写的背后,是科研人员彻夜不眠的努力。“我们整整改进了15个版本。经常研发到凌晨才能回家去睡觉。”
参与科研的博士亓常松同样很感慨,他说,最后试验成功的那一刻,整个人都像要飞起来了。
目前,这套卫星接收设备已经在舟山400多艘渔船上投入试用,预计今后舟山所有的渔船都将装上这套设备。
海上用互联网,也行
潘洪军说:“现在制约海洋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通讯问题,如果海上也能像在陆地上一样进行通讯联系的话,那海洋经济肯定能更加迅猛地发展。”
尝到了服务当地海洋经济的甜头,潘洪军与海视通公司正在谋划进一步合作的项目,“我们接下来还要打造船载卫星宽带系统,这样船员在船上就可以和家里的亲人聊QQ,通电话,而岸上的船主则可以通过实时的监控系统,收集到渔船在航海期间的海上风向、油料、驾驶情况等各种因素。如果研发成功,这就是一套廉价的海上互联网系统。”
海洋学院教务处长王世来告诉记者:“浙江海洋学院目前的专业设置正努力地向海洋经济靠拢,比如物流管理,我们就专门往港口物流方向靠,旅游专业就打造成海洋旅游,计算机专业就主攻数字海洋,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
在舟山,像潘洪军团队与海视通公司的合作,只是当地科技智力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浙江海洋学院党委副书记黄建钢说,“舟山群岛新区写入了国家十二五规划,面对这样重大的历史性机遇,作为我省唯一一所海洋类本科高校,我们要为海洋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与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