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21日讯 据《今日早报》报道
昨天凌晨,刚刚经历过日本大地震的温州籍研修生洪梦丽,终于回家了。
日本发生大地震之后,包括洪梦丽在内的107名赴日温州籍研修生,一直牵动着家乡人的心。
他们一度和家人彻底失去联系,众人期盼音讯;大家穷尽一切途径找寻,有关他们的寻人帖,在网上广为传播;直到中国驻日本大使馆赴灾区工作组,在宫城县石卷市的避难所里,一个个找到了他们……
一路走来,几多坎坷。爱,照亮了回家的路。
昨天凌晨,首批90名温州籍研修生,经历灾难之后,终于踏上了故乡的土地。
亲人们紧紧拥抱在一起,饱含了太多慰藉;细雨中交织的泪水,诠释了重聚的温馨。
无眠是内心的激动
3月16日,震后一直躲在石卷市避难所里的洪梦丽,终于看到了希望。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赴灾区工作组的工作人员,克服诸多困难找到了他们。
洪梦丽记得,当时她已疲惫不堪,迷迷糊糊之时,看到了使馆工作人员。那一刻,全身都有了力量,她立即聚拢了过去。
“自己的第一反应,就是回家。”洪梦丽说。
那天,她和同伴们步行了两个多小时,走到了石卷红十字会中心,坐上了接他们的大巴车。
辗转抵达新潟一个体育馆,已是3月17日凌晨。
等了两天,洪梦丽终于等来了好消息,“前天晚上,体育馆的广播说,温州籍的研修生能回国了。我差点没跳起来,激动得一夜没合眼。”
这一夜,很多温州籍研修生,都和洪梦丽一样,无眠。
前天早上5点多,洪梦丽整理好行装,静静等待。
7点多,大家一起赶到了机场,排队候机。
“原本9点的航班,延误到了12点。走上飞机那一刻,心里才真的踏实了。”洪梦丽说。
笑容是回家的“标签”
“女士们先生们,由日本新潟飞来的MU178航班已经降落……”前天下午2点40分,上海浦东机场国际航班接机口,广播里终于传来了期待已久的播报声。
“出来了出来了。”等候温州研修生的接机人员,看着他们一拨拨走出来,不时重复着这句话。
他们很多人还习惯性地戴着口罩;脚上的白色雨靴,也是在日本上班时穿的工作鞋。
透过这些物件,依稀还能感觉到,他们刚刚经历的那场大灾难。
“团结起来!”“加油!”一名瑞安研修生的工作服上,写着很多大大小小中日文签名,却又让人看到了,灾难面前,处处充满了爱。
他们的脸上,始终挂着的笑容,是回家的“标签”。
温州市政府外事办负责接机的工作人员,已在机场等候多时。早已准备好的大巴车,很快载着这批研修生,一路赶往温州。
“我心里总是在想,见到家里人,该是个什么表情。”洪梦丽说,她暗暗告诉自己,不哭,得笑。
拥抱是最好的言语
昨天凌晨零点25分,细雨中,温州市政府前的广场东侧,两道车灯射来。
仿佛是发令枪响了,车灯瞬间唤醒了在“起跑线”等候多时的研修生家属。
8岁的小昌焊,跟爸爸一起来接妈妈,等着等着睡着了。大巴车开到那一刻,他还没来及揉醒惺忪的眼睛,就被爸爸牵着奔下了台阶。
“给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当作给她的礼物。”小昌焊看到妈妈,远远举起了小手,一家人终于团聚了。
“爸爸!爸爸!”脚还未跨出车门,洪梦丽已紧紧地抱住了父亲。
洪梦丽真的没哭,一直看着父亲笑,“他们一直操心,现在终于可以安心了。”
当然,更多的人,是喜极而泣。
“燕……”雷小燕的妈妈,终于从人群中探出了身子,捂着嘴,喊着女儿的名字,奔过来,一把搂住了女儿。
这一刻,拥抱是最好的言语。
●新闻助读
坎坷回家路
今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发生大地震,身处宫城县石卷市的107名温州籍研修生,暂时失去了联系。
获知相关消息后,温州市快速启动了应急机制,召开了紧急会议,部署在日温籍公民应急保护工作。
3月15日下午,省政府外事办公室发布信息,中国驻日本大使馆赴灾区工作组,在宫城县石卷市避难所里,找到了70至80名温州籍研修生。他们还在全力搜寻其他失联人员。
3月16日,省外办发布,确认107名在日本宫城县石卷市失联的温州籍研修生,全部平安。在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统一安排下,他们将有序撤离并回国。
3月17日,部分温州籍研修生,在大使馆帮助下,撤离重灾区石卷市,抵达新潟安置点,等待回国。
3月18日,公开信息显示,除一名研修生已提前回国,其余人员正紧张办理回国手续。
3月19日,首批90名温州籍研修生飞抵上海。
3月20日凌晨,90名温州籍研修生回到温州,和家人团聚。
●名词解释
研修生
公开资料显示,研修生制度,是日本接收外国劳动者的制度。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当时是为适应日本解决老龄化、劳动力不足,满足企业海外扩张之需而设。
我国将研修生的派遣工作纳入外派劳务的范畴,由商务部和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管理。
研修生一般由国内的人才派遣公司派过去,在日本的一些产业从事一线工作,包括缝纫、洗衣和水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