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新兴产业是加快一个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一个城市转型跨越发展的最佳路径。
捕捉先机
在杭州滨江区,一座建筑的南面幕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个看似寻常的玻璃幕墙,其实是建筑与太阳能一体化的光电幕墙,体现了目前世界光伏系统应用的一个发展方向。
这座光电玻璃幕墙是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小试牛刀之作。作为一个老牌的传统制造企业,正泰集团尽管已成为国内工业电器行业产销量最大的制造企业之一,同样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
民企向来对政策和市场都比较敏感。在注意到政府实施太阳能下乡、发布《新能源产业振兴和发展规划》后,正泰集团及时组建了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进军光伏发电领域。正泰投资20亿元,建设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二代太阳能薄膜电池生产基地,引进价值1亿美元的3030兆瓦全自动进口生产线,并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到海外开展“人才抄底”,引进了国际一流的太阳能专家团队。在正泰集团副总裁陈建克看来,“企业存钱,不如存人才和存技术。”
随着国家调结构促转型战略政策的出台,嗅觉敏锐的企业正纷纷涉足太阳能、风能、生物工程等新兴行业,并对传统生产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为捕捉低碳商机做好准备。在杭州,正泰、万向、福斯特等一批骨干企业形成了较完整的新兴行业产业链,产业规模效应逐步显现。
国内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巨头万向集团早在1999年就开始研发以锂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汽车,至今在该项目上投入已逾4.5亿元,是目前国内唯一同时具备电池、电机、电控等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和动力总成系统产业能力的企业。
2009年奠基的万向纯电动汽车——锂电池生产项目,新增投资13.65亿元,预计到2010年底,万向将打造具有年产1000辆纯电动商用车、10亿瓦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产业规模。电动公交车已经在世博园亮相,210辆电动公交大巴奔腾的“心”(车辆的动力系统和电驱动系统)就是由万向集团提供的。
作为全国13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之一的杭州,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方面已奠定了一定基础。以万向集团、众泰汽车为代表的杭州本土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争夺上已经白热化。继中泰汽车率先将国内首款市场化运营电动车众泰2008EV批量上市后,万向集团透露,万向电动汽车将造100辆纯电动公交车,与公交公司合作在萧山区示范运营。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杭州市政府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想把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杭州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协调小组一位负责人说。2010年8月,《杭州市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实施方案》顺利通过专家论证。杭州市将构建以“电池租赁、整车租赁和整车销售相结合”的推广模式,其中大企业机构会成为重点推广对象。到2012年底,杭州市将实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20000辆的目标,2010年将率先实现500辆。打造核心区
“海康威视”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二研究所的研发人员,最近忙得够呛。他们研发的杭州市电梯安全运行物联系统即将投入应用。该系统遇到有人受困电梯,信息可直达杭州市质监局指挥中心,使被困者及时获得救援。
“海康威视”是杭州高新区物联网龙头企业。目前,高新区已集聚物联网领域企业超过100家,技工贸总收入超过150亿元。
在高新区,一个约1.4平方公里,以感知城市、紧凑城市、智慧城市、低碳城市为设计理念的全新园区浙江省物联网产业核心区年底即将动工兴建。其北邻“奥体博览城”、西靠滨江区政府、南接萧山区及杭州汽车客运南站、东连萧山机场。同时,地铁1号线、6号线与产业园地块相连。
“我们将坚持高端发展、联动发展、集聚发展,逐步构建集生产、研发、推广、投资于一体的物联网产业链。”杭州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说。
目前,杭州高新区初步形成了集成电路设计及制造产业、软件信息业、动漫游戏产业、电子商务产业、物联网产业、数字电视产业六大产业集群。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488家,其中上市企业有22家。今后,杭州高新区将根据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重点扶持培育物联网、光伏太阳能、电子商务、文创产业的发展,培养和发展1个千亿元级、2至3个500亿元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按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高新区计划今后主要吸引和培养三类人才:高层次领军人才、基层年轻科研人才以及具有创新意识的创业人才。杨立友,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的博士研究生,就是抢来的“宝贝”。他与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合作创建了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曾在国外从事高端研究的于平荣也扎根杭州,成立普尼太阳能(中国)有限公司。高新区还推出了“5050计划”,即5年内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创业人才50名,年技工贸总收入超千万元的留学生创业企业累计达50家。目前,全区共有海外回国创业人才680余名,其中170人以上具有博士学位。
产业政策体系正不断完善,40条产业扶持政策修订和出台,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仅2009年,高新区用于产业扶持和兑现各类奖励的资金达到10亿元,先后建成国家软件、集成电路设计等10余个公共技术平台。
在现有12个国家级产业基地的基础上,杭州高新区还将再规划建设中国互联网经济示范区、白马湖生态创意城,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差异化、专业化的服务。区财政每年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不低于对全部产业扶持资金的80%。
在“十二五”末期,杭州高新区力争培育和发展1个千亿级、2—3个500亿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努力打造浙江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区。
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副主任杨跃承称,当前高新区的发展模式已不仅仅是追求经济效益,人才储备、创造能力、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资本的控制力将都成为高新区未来发展中的重要因素。
新的增长极
10月1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发布。《决定》称,到2020年,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
浙江省目前已经确定的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域分别为: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海洋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物联网产业、新材料产业以及核电关联产业等。“预计到2015年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超过两万亿元,占到全省工业比重的30%以上。”浙江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5年,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浙江省新的支柱产业。
根据国家、省、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依据现有的产业基础、科研技术能力和人才支撑条件,杭州确定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杭州围绕这七大重点产业领域,坚持自主创新,加大培育力度,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集群化发展,将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成为杭州经济增长新引擎、转型升级突破口和自主创新生力军。
据了解,在节能环保领域,重点支持抑菌型超滤净化应用技术、静电除尘用大功率高频电源及控制装备、半导体照明芯片开发等项目;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重点支持现代通信、集成电路、软件、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等产业的关键技术攻关;在生物领域,重点支持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服务业、生物制造业、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六大产业的关键技术攻关;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主要支持八万等级空分技术、高端精密机床开发、航天航空部件加工制造技术、高速电梯测试技术等攻关项目;在新能源领域,主要支持年产100万千瓦兆瓦级风力发电设备研发、高性能竹质复合风电叶片材料研究、120MW非晶/微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开发、太阳能发电并网逆变技术、潮汐发电技术研究等项目;在新材料领域,主要支持航空复合材料技术、功能性有色阻燃粘胶纤维及其制品研发等项目;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主要支持新能源汽车整车开发技术、新型动力电池技术、快速充电技术等项目。
“杭州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务院长三角计划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引领浙江产业结构调整,引领科学发展的示范。”杭州市代市长邵占维说,杭州作为长三角科技创新的基地,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应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第一位。(通讯员 张凌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