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温州3月24日电被称为温州首家“农民银行”、也是我省目前规模最大的农村资金互助社——瑞安市马屿镇汇民农村资金互助社,3月23日正式对外营业。这不仅标志着温州地方金融机构创新试点迈出了新的步伐,同时对丰沛的温州民间资本也意味着多了一条阳光化的吸纳“管道”。
试水金融
民资阳光化
3家合作社联合发起、698名社员自愿入股、500万元注册资本金——瑞安市马屿镇汇民农村资金互助社虽非首个“吃螃蟹者”,却创下了省内现有农村资金互助社“三最”纪录:发起的合作社最多、入股的社员最多、注册资本金最多。
“农民资金互助社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银行’。”温州银监分局监管三处副处长周游说,与商业银行不同,农村资金互助社运作是封闭、内循环式的,只面向社员开展存款、贷款、结算等业务,因而更贴近农村市场和农民,也更具有草根性。
目前该互助社的存款加上注册资金已有1500万元。“村民入股资金互助社十分踊跃,几千元、一万元、两万元、三五万元、十万元的都有,最少的100元,最多的44万元。”汇民农村资金互助社经理林大国介绍说。显然,并不差钱的当地人对参股农民资金互助社这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热情出奇的高。
“如果汇民农村资金互助社短期内能实现保本经营,我们就将其作为一个示范网点。‘十二五’期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温州计划将开设15家农村资金互助社。这样既能有助于解决农民贷款难,同时又能借助正规化渠道吸纳部分民资。”周游说。
其实,并非只有农民资金互助社才让温州民资怦然心动,此前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的试点,也令温州民资趋之若鹜。温州市金融办负责人说,小贷公司试点之初,省里只给了温州地区11个名额,而要求设立小贷公司的温州民企却有上百家之多,典型的“僧多粥少”。截至今年2月底,温州已开设了18家小贷公司,而大门外还有不少民企仍在翘首相盼。
温州民资为何对跻身金融业兴致盎然?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表示,温州民资具有典型的嗜利性特征,哪里有获利空间,哪里就有温州民资。随着一些传统投资领域获利空间趋窄,寻找稳定、长期、风险小的投资渠道成为民资新的增值诉求。由此,设立小额贷款公司与农民资金互助社、转向创投领域等,多达6000亿元的温州民资正在想方设法寻求转型。
改堵为疏
政府搭平台
“今年上半年温州民间借贷利率在13%左右,同比有1个百分点的涨幅,短期借贷的利率至少在17%以上。”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一位熟悉民间融资的人士说。在实体经济恢复、资金需求量增加的趋势下,民间借贷获利的快速性与高利润率让许多民间资金“重操旧业”。据了解,温州民间借贷的期限非常短,大多为一个月甚至是几天,最长的也不过三五个月。
四处打“游击”,哪里有利润就往哪里走,背后是串结而成的长长的民间借贷链。这一方面反映出温州民资逐利的敏锐嗅觉,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其固定投资渠道的某种缺失。对此,政府部门究竟是无为而治,任其在地下潜流涌动,还是有的放矢,把它强力引导到地面上来?温州选择了后者。
除了积极鼓励民资参与地方金融机构创新试点外,温州市政府还大力引导当地民资涉足股权投资。最给力的举措是政府为温州民资架构起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温州风险投资研究院和温州股权营运中心“三驾马车”。
“中心自去年6月份成立以来,主要还是摸着石头过河,以探究为主。”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副主任项苏说。尽管如此,大半年来投资服务中心仍有不小的收获,至今该中心已成功对接了10多个项目,月均约2个项目。“虽然资金数额不算很大,但对接的成功率较高。这表明对民资还是有相当吸引力的。”项苏表示。
从地下走上地面,从追逐短期利润到追求长期收益,从高风险、高收益的投机逐步走向理性投资,温州民资的嬗变正走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