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金融危机,可以重挫一个国家的经济;一次食品安全事故,可以摧毁品牌、损害产业、影响消费信心。
在这个信心比货币、比黄金还更重要的节骨眼上,扩大内需,依赖的就是消费者的信心。抛开消费力等不谈,就食品行业而言,安全,就是这个信心的支点。
不求好、不求精,只求安全,多么纯朴的要求!然而,就是连这样基本的要求,都没法实现。从瘦肉精到苏丹红,再到三聚氰胺令近30万名患儿受到伤害,食品问题,叫人何以安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今年,食品安全首次被提高到政府工作报告的高度去重视。温家宝总理提出,要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
如何吃得安心?除了政府重视,更需要法律的保障。而两会前刚刚公布的《食品安全法》就被寄以重任。
这部跨越两届人大历经四次审议才通过的法律,突出了“全程监督管理”这一原则。而在整个监管链条里,食品安全的风险监测和评估被尤为强调。特别是针对三鹿事件法律出台前还做了修改,明确食品添加剂只有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且技术上是确有必要的,方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
法律如果能落到实处,就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然而,这是不是意味着食品就安全了?
对生产环节有所了解的人会发现,现在的水果蔬菜要没农药残留几乎很难。我们有两亿多的农户,都在用分散的方式生产鸡鸭鱼肉、蔬菜水果。如果这种生产方式不改变,就很难从根本上遏制食品的污染源头。
网易CEO丁磊曾提出要规模养猪,并将全过程在网上公布,让消费者吃猪肉时,可以查到每头猪是谁养的、饲料是谁提供的等等。今年两会上,“养猪大王”刘永好对此表示肯定。
丁磊无论是作秀,还是会付诸行动,都传递出一种信息:农业产业化是一种出路,科技与产业化是可以结合的。这种结合,对于食品安全工作无疑会是一种促进。
有了政府的重视,有了相对完善的法律保障,还有了农业产业化的努力,我们期待着,“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逐渐变成现实。
焦点语录
连世界五百强总裁,甚至中央领导见到我的时候,也总免不了要问上几句,我们吃的猪肉、鸡肉到底安不安全?有没有激素?能不能吃?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
目前,消费者屡屡遭遇食品安全“举证难”。政府部门应该为民众建立简单易行的举报、取证和处理通道。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生物化工研究所所长邢新会
《食品安全法》的出台能弥补我国法律上的空缺,但如果指望仅靠一部法律就能管好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这是不现实的。一句话,食品安全问题必须从源头上来抓,要想让“餐桌”安全,抓好“农田”才是关键。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食品安全专家陈君石
海西视线
核心是实行产业化
蔡永康(长富乳业副董事长):三聚氰胺事件是奶源失控引发的,破解食品安全难题的核心是实行农业产业化,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经营,特别是乳品行业,只有实现整个产业链条的品质控制,才能确保奶品质量。
长富十几年来一直坚持的,就是养好牛,出好奶,通过一道道严格的产品质量把控程序,把优质新鲜的牛奶,安全卫生地输送到消费者的餐桌上。之所以十几年坚持下来,最根本的就是做良心,有良心才会有信心。
做食品就是做良心
陈居根(百联实业集团董事长):食品行业爆出问题,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管理失控,二是有意识而为之。前者可通过加强管理给予纠正,但是如果有意识而为之,就是道德沦丧,良知泯灭。因此,做食品,就是做良心,必须坚守基本的道德底线。
百联实业始终把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作为自己的良心所在,我们也相信绝大多数食品企业的管理者是有良知的,因此,中国食品行业总体还是值得信赖的。
悲剧可能袭击蜂业
缪晓青(神蜂科技首席科学家):食品安全的执法监督更必须落在技术层面上——需要严格有效的标准和科学完备的检测力量。
每年中国原蜜产量不到30万吨,其中一半用于出口,但全国一年销量达70多万吨!这多出来的蜂蜜是哪里来的?现行检测手段和标准的落后,以及地方监管失控,是造成假蜂蜜逃过监管的原因。
只有加强监督,并完善检测手段和标准,才能将假蜜清除,否则乳业“三聚氰胺”的悲剧将在蜂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