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在电视上看到过医院因病人没钱而拒绝收治,今天我也没钱治病了,医院却并没拒绝收治。”昨天上午,躺在普陀区人民医院病房里的陈忠告诉记者,要不是医生护士的及时抢救,自己这条命或许就没了。
但是,面对近两万元的医疗费用,陈忠眉头紧皱,“我一分钱都没有付给医院,日后恐怕也没法偿还。”记者随后在调查中发现,在医院开通“绿色通道”救治的病人中,像陈忠这样无能力偿还医疗欠费的病人并非个案,且呈现日益增多趋势。
公厕里突然吐血休克
医院开通“绿色通道”
今年51岁的陈忠是沈家门河东社区人,住的是廉租房,家里无父母无妻小,平时靠在码头和船上打零工谋生。
2月19日上午9点多,陈忠在一个公厕内突然吐血休克,昏倒在地不省人事。“当时我已经没有了知觉,可能是厕所管理员或者是别的市民发现后,拨打了120,我醒来时已经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了。”陈忠说,自己当时身上一分钱都没带,只有一张身份证。“医院也不管有没有钱就先救了我,这一个多月来,全靠医生和护士的照顾,他们每天都会来巡视好几趟,这几天还特地吩咐医院厨房的阿姨煮汤给我喝。”提起医院对自己的全力救治和精心护理,陈忠充满了感激之情。
陈忠的主治医生告诉记者,他的胃镜切片还没有检出结果,若是继续出现持续性出血的话,可能还要进行手术治疗,何时出院还不确定,医药费肯定会超过两万元,但是他们还会继续救治。
医疗欠费每年上升
救死扶伤遭遇尴尬
像陈忠这样没付医疗费却得到救治的病人并非个案。记者从普陀区人民医院了解到,近年来,由于流浪患者和无钱医治的危重病人不断增加,医院收治无姓名、无家属、无治疗经费的“三无病人”后,会开通“绿色通道”,先治病后结算。
该院财务科的资料显示,该院2007~2010年间,医疗欠费已累计达350万元,其中2007年56万元,2008年77万元,2009年115万元,2010年103万元,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欠费的主要群体包括交通肇事受伤者、外来务工人员和本地弱势群体突发急症者,还有日渐增多的流浪乞讨人员中的重病者。“我们很清楚收治这些群体的结果是欠费,但120已经送来了,病人又在危急之中,我们必须尽救死扶伤之责,而且不能打折扣。这不仅是社会责任,也是医院的法定义务。”面对诸多医疗欠费,医院方面如此表示。
然而,医院全力救助的背后又遭遇了另一个尴尬:知道医院不会见死不救,有人会把家中重病患者直接送来医院不管不顾的,还有一部分服刑期间的重病患者家属声称同病人断绝了关系,拒绝前来探望照顾。这种钻医院空子的现象也渐渐凸显出来,让医院颇为头疼。
各方期待社会救助机制更加完善
“目前的医药费动辄上千上万元,又有多少人住得起院?”采访中,不少病人家属发出相似的感慨,他们认为,正常家庭都在为看病头疼,何况是这些弱势群体,他们应该引起慈善机构和政府部门的关注。院方也认为,仅将目光盯住患者,医疗欠费是不可能解决的,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相关保障机制。
针对医院的医疗欠费问题,政府也曾有过动作。记者在该院一份申请补助的文件中看到,2007年,普陀区人大曾通过决议,每年安排50万元作为全区医疗救助金,主要用于医疗单位“绿色通道”等原因引发的医疗欠费的补偿,并从2008年开始实施。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这笔补偿金还未落实,院方正在积极争取中。“我们公立医院确实背负了救死扶伤的责任,但无偿救助不能仅仅靠医院,长此以往,很可能会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营,它需要各个部门协调解决。”医院一位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