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遗址发掘现场。
发掘出来的部分石器。
浙江在线04月06日讯
去年年底,路桥开始抢救性发掘位于路桥区灵山街附近的灵山东坡下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昨日,发掘现场有了一个重大发现,一个由整段树木掏空制作而成的“木桶窖”至今仍基本完好,据省考古专家介绍,这在全省尚属首次。
整段圆木制成的史前“冰箱”
清明节,是祭奠先人的日子,路桥灵山遗址的发掘也让我们对先人的智慧多了一份景仰。
自去年12月份开始抢救性发掘,在经历春节后,今年2月26日,路桥灵山遗址重新开始发掘。记者在现场看到,400平方米左右的发掘现场,总共有8个挖了近1米多深的探方。
“木桶窖”在T1205号探方的西侧。撩开用于遮阴保护的泡沫布,一个约90公分直径、1米深的窖洞呈现眼前,洞壁的周围一眼就能看出是整段树木的形状。路桥区博物馆馆长叶祥青指着洞壁说:“这里细看有凿痕,而且厚薄比较均匀,所以确定是人工所为。”
省考古所专家蒋乐平现场指挥发掘工作,有着近30年考古经历的他,曾经是浙江上山文化等重大史前遗址的发现者。对于这个“木桶窖”的发现,蒋乐平甚是兴奋:“像这样的由整段树木制作而成的新石器时代遗迹,据我印象在全省尚属首次,全国范围内还有待查证。”
虽然“木桶窖”的功能还有待进一步查证,但蒋乐平分析,由于木桶贯通无底,相对阴凉的地气有利于食物等物品的储存,极有可能是古人用于贮藏物品。“有人说这是古代的冰箱。”
史前遗物让人着迷
与“木桶窖”相邻,有几个近似于环环相扣的地洞。据正在现场测绘的陕西籍技工王师傅介绍,在400平方米的探方中,共发现了这样的“灰坑”13个,其中最大的直径1.7米,深1.3米。
对于“灰坑”,蒋乐平解释说,这些坑在史前大抵也是古人用于贮藏东西的,后来荒废不再使用,现在可以根据里面所积存的灰土确定其当初的大致形状。
在发掘现场的一角,考古人员在一块一尺见方的木板上,摆放了16件在现场发掘的一些代表性物品,其中有古凿、石锛、石箭头、石犁等磨制石器,器物的精致程度让围观的人大为惊叹。
“像那个‘木桶’,就是用石锛一点一点挖凿出来的,工程量之大可以说匪夷所思。”蒋乐平说。
现场发现最多的,还是一些史前陶片。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发掘“灰坑”时,工人小心地用镐尖一点一点敲碎泥土,不时发现一些或红或黑的陶片。
填补浙江南部沿海新石器时代考古空白
灵山遗址透露出来的史前信息,让蒋乐平为之欣喜不已,他说,根据现有的发现,可以推断该遗址属于新石器文化晚期,距今大约有5000年的历史。灵山遗址的发现,为浙、闽两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找到了重要的中间环节,可以说填补了我国史前文化考古的一个空白。
民以食为天,炊器是灵山遗址最重要的陶器,但正是这些陶器的特征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极大兴趣。蒋乐平说,在同一时期,釜多见于福建等地,而浙江杭嘉湖地区使用鼎,宁绍地区也演变为鼎的分布区,但灵山遗址却少见鼎,从中可以推绎出浙闽之间的文化谱系,对于研究中国东南地区史前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据悉,灵山遗址的文化层厚度大概在50-100厘米。蒋乐平说,由于受地下水位等原因的影响,现有的发掘的陶片完整性相对较差,接下来即将发掘的30厘米黑土层的保存情况估计会相对好些,也许会透露出更为丰富的文化内容。
灵山遗址的发掘工作,预计在4月底全部结束。目前,路桥区有关部门已经在着手研究对遗址及发掘出来的“木桶窖”的保护工作。(来源: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