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6日讯 近日,舟山十大民间藏品提名揭晓,包括良渚时期玉琮在内的10件民间藏品入选。然而在征集过程中,市博物馆专家发现,市民申报上来的“古董”大多是赝品或价值不高的现代工艺品。
买“古董”钱当时能买一套房
家住定海前太平弄的徐先生酷爱收藏,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他花了1万多元买来六件“古董”,那时这笔钱可以买到一套小商品房。“当时看到街上一农民挑着瓷器在卖,说是祖传的古董,心一热就买了。 ”徐先生说,没想到买来的却是假货,只能算工艺品。在几位收藏古董的朋友家里,徐先生看到了他们收藏的清代瓷器。“一对比,做工、质地完全不一样。”徐先生至今仍觉得懊悔。
像徐先生这样没有做足功课,因而买到赝品的市民不在少数。在此次舟山民间藏品海选中,就遇到了来自沈家门的一位被骗上当者。这位市民一口气买了二三十件“古董”,但无一是真货。“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很可能遇到‘捡漏’,但现在人们对收藏品已经很重视,加上一些造假商大量做高仿赝品,碰运气买到价格低廉的真古董是不太可能的事。”市博物馆原馆长胡连荣说,相比以前的编故事卖假古董,现在的行骗手段越来越多,比如用托来帮卖假古董等,市民一不小心就会上当。“这次我们收到市民申报的藏品130多件,但只在其中选出了30余件,其余的大多是赝品或价值不高的现代工艺品。 ”市博物馆馆长吴承华说,赝品主要以瓷器、书画、玉器为主。
搞收藏不能老想着赚大钱
在我市收藏界颇有名气的曹和平,一共收藏了2万多件大小藏品。“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舟山一个小岛上用买5只普通碗的钱换来一只清代瓷碗。 ”曹和平说,从此他就喜欢上了收藏,但他收藏后并不出售谋利,而是一件件地积累起来。曹和平还花900元特意买了一件清代的高仿藏品,“买的时候就知道是仿的,但是真品买不起,看到后实在喜欢就买下了。 ”“很多人搞收藏是想着赚钱,甚至做着一夜暴富的梦。 ”曹和平说,对于普通市民来说,这种心态千万要不得。收藏首先是一种爱好,是对传统历史文化的保护、弘扬和研究。老想着赚大钱“捡漏”,很可能就会上当受骗。因此,收藏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谨慎冷静,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量力而行。
要把功课做足避免“打眼”
收藏界有句行话“打眼”,是指被人蒙骗,高价买了低劣的藏品、赝品等。那么,普通市民收藏如何能避免“打眼”呢?
此次被评为我市十大收藏家的王挺,有3件藏品入选舟山十大民间藏品。王挺常去参加美国、英国、法国等地的拍卖会,其中一件200万元人民币拍来的清紫檀镶八宝挂屏,他就花了不少心思:查阅各类史料以及清宫档案,了解制作工艺、人物表现形式等,心中有了底才敢出手。“对普通市民来说,搞收藏可以先钻研一个领域种类,要先把功课做足。”王挺建议说,一开始可以先不买大件,从基础的知识和藏品慢慢学起来。“要避免‘打眼’,应该多看、多学、少买。”舟山收藏家协会副会长阎峰说,普通市民在刚开始收藏时,可以多到博物馆看看真品,也可以看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图录以及各种关于文物收藏的书籍。同时,不妨多向专家请教,与有经验的藏友一起交流切磋,这就好比跟着会游泳的人学游泳,就能避免少呛水。如果要买藏品的话,不妨向一些信誉好的藏家购买,也可以在朋友间交流藏品。如今文物的造假和行骗手段形形色色,市民在出手时一定要谨慎,切莫掉入陷阱。(来源:舟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