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7日讯昨日下午2时,杭州萧山闻堰码头,阳光下的钱塘江面风平浪静。五六十人坐着一艘船,缓缓向江中心驶去。其中,一位叫吕苏仙的中年妇女手捧一盒骨灰,与其他家人一起将骨灰轻轻撒向通往大海的江面。整个过程持续了一个小时。
吕苏仙是义乌廿三里街道王店村人,这些骨灰是她母亲王银美的。“她是目前义乌实行海葬的第一人。”义乌民政局殡葬执法大队负责人说。
生前留下遗嘱
89岁的王银美前几天刚去世。吕苏仙说,她母亲一直在农村过着简朴的生活,乐于助人,周围不少人都得到过她的帮助。
早在四五年前,她母亲看到政府提倡殡葬改革,提倡生态葬,就将几个子女拉到身边,留下一份遗嘱,希望离世后丧事从简,不占活人一片土地,将她的骨灰撒在钱塘江。
“为了完成她的心愿,今天早上8时,母亲的遗体在义乌殡仪馆火化后,我们就带着她的骨灰来到闻堰码头。”吕苏仙说。
闻堰码头是杭州放生协会放生的地方。听说义乌有个老人在这里举行海葬,协会的数十名会员早已在码头等候。
“我们要送她一程。人死不能复生,如何安葬只是一个方式问题,我感到王老太这种薄葬方式值得提倡。如果我死了,我愿意不争寸土,实行海葬。”一位姓金的会员说。
义乌鼓励生态葬
今年3月11日,义乌出台《义乌市实施生态葬管理试行办法》,首次将骨灰撒散列入生态葬之一。
《义乌市实施生态葬管理试行办法》还明确了生态葬奖励标准:实施树葬、花葬、草坪葬每例奖励3000元,骨灰撒散的每例奖励6000元。申请人实施生态葬并经义乌市殡葬执法大队验收合格后,奖励资金汇入申请人指定的账户。但规定“骨灰撒散是指把骨灰撒向民政部门指定的区域”。
“到钱塘江撒散骨灰,已超出我们义乌市殡葬部门管辖的范围。像王老太的骨灰撒入江海的情况,我们将在下一步进行探讨,再决定是否给予一定的补助。”义乌民政局殡葬执法大队一位负责人说。
海葬正逐渐流行
据记者了解,早在20多年前,上海、杭州等地就开始实行海葬。但我市各地还没有设立专门从事海葬服务的机构。
一份资料显示,20多年来,上海市民对海葬的“认同感”逐年增强,海葬人数以每年10%递增。作为殡葬习俗的重大变革,迄今,上海已成功举办近200次骨灰撒海活动,8万多人次参与,完成2万多份骨灰撒海服务,节约土地70多亩。
杭州实行海葬比上海还早了一年,到去年,有关部门已组织了17次相关活动,先后有1000多位逝者的骨灰,融入钱塘江。
针对部分海葬是否会污染大海的疑问,有关专家认为,从火化角度来看,人体火化的温度是800~1200摄氏度,如此高温下有害病菌根本无法存活,包括传染性极强的肝炎病毒、结核病菌等,由此可见,“病者骨灰撒海将传播病菌”纯属无稽之谈。人体焚烧后产生的骨灰,属无机物碳酸钙,并非有毒有害物质,不会引起水质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