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7日讯 昨天上午9时18分,普陀莲花洋上波涛呜咽,哀乐声声。 68岁的许式菊眼含泪水,将母亲陆椒鞠的骨灰轻轻撒入海中……
昨天上午,这位去世时已87岁高龄的老人,终于魂入碧海。据了解,这是定海区民政局接待的首位海葬者,今年清明前后,我市共有3位老人选择了更加生态、环保、省钱的海葬。
老人的唯一心愿就是海葬
昨天上午8时10分,陆椒鞠老人的16位亲属来到沈家门墩头码头,登上了骨灰撒海船。在船舱里的一张桌子上,亲属们放上老人的遗像,摆好鲜花,点起蜡烛,放上水果糕点,众人向老人遗像三鞠躬。
上午9时18分,骨灰撒海船驶到了普陀莲花洋上。陆椒鞠老人的六位子女戴着手套,捧起和着菊花瓣的母亲骨灰,通过船尾特制的漏斗形骨灰撒海装置撒入海中。其他亲属一边撒着鲜花,一边默默凝视着老人的骨灰和菊花瓣随着海浪渐渐漂远。
生于1923年的陆椒鞠老人,去年6月底因病去世。“妈妈生前曾说,她唯一的心愿就是将骨灰葬到莲花洋上,后事不要大操大办,不能打扰亲戚朋友。 ”陆椒鞠的长女许式菊介绍说,老人信奉佛教,生前自己省吃俭用,却经常资助贫困学生、捐助修路。
为了达成老人的心愿,去年7月初,许式菊到定海区民政局询问了海葬相关事宜,并约定今年清明节前后,到莲花洋上为老人举行隆重的海葬仪式。
清明前后3位老人举行海葬
“这是定海民政部门接待的第一位海葬者,为此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定海区民政局副局长裴大庆说,在举行海葬前,专门跟海事、海洋与渔业、交通等部门进行了协商,又寻找到专门的船只并定好航线。同时,工作人员之前还专门模拟了海葬仪式的过程,财政还补贴了2000元租船费用。
去年7月,普陀区的吴阿毛老人成为普陀深化殡葬改革后的首位海葬者。今年清明前后,除了陆椒鞠外,还有两位老人也选择了海葬。“4月2日,定海的一对夫妻为已经逝世的父母举办了海葬仪式。 ”普陀殡仪服务中心主任张信卫介绍说,两位老人来自黑龙江,母亲是从舟山插队到黑龙江落户的,老人生前希望能葬到故乡的大海上。两位老人去世后,子女选择在清明前举行了海葬。“前段时间,一些退休干部、退休教师到民政局来咨询海葬相关事宜,他们也表达了愿意海葬的意向。 ”裴大庆说。
骨灰海葬更加生态和环保
记者注意到,在昨天的海葬过程中,并没有出现传统的烧纸钱、放鞭炮等现象。“现在流行生态祭祀,用鲜花、糕点祭祀亲人比较好。 ”许式菊说。在昨天的仪式上,陆椒鞠老人的外孙、36岁的孙帆是从澳大利亚赶过来的,他认为海葬既环保又时尚,值得提倡和支持。
“去年我市共火化遗体6000多具,按目前规定的1亩土地建造300座墓穴来计算,相当于要占用约20亩土地。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与其他生态葬相比,骨灰海葬更加生态和环保,也能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
那么海葬后,亲人该如何祭祀呢?许式菊说:“阿拉舟山人就生活在海边,想亲人的时候,可以去看看大海。 ”
裴大庆介绍说,定海区民政局将在定海鸭蛋岭的一处公墓地上建造海葬纪念碑,并铭刻海葬者的姓名、海葬日期等相关信息,以方便群众祭祀先人。在昨天的海葬仪式上,陆椒鞠的几位后人是从杭州、澳大利亚等地赶过来的,远在异乡的他们还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祭祀。记者登录了定海区民政局海葬祭祀系统,发现只要输入海葬证号和密码,即可登录并进行网上献花、祭酒、点蜡烛等祭祀,还可以留言。(来源:舟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