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14日讯
她7岁落疾,不幸驼背,身高不足1.2米,看似弱不经风的外表下,却暗藏着一颗抗日救国、向往革命的赤诚之心。她放弃富家小姐的安逸生活,24岁时创办了抗日报刊《啸报》(后改名《浙西导报》),为宣传党的革命事业奋斗终生。
她就是吴梅,海宁硖石镇人。4月12日,记者随“红色浙江行”采访团来到观潮胜地海宁,试图从吴梅的家乡回溯这位传奇女报人的人生轨迹。
事实上,海宁历来是人文荟萃之地,衢州人熟悉的金庸便是海宁人,金庸也是记者出身。吴梅比金庸早生10年,因而她也更早体会了国难当头的伤痛。
从海宁市史志办离休的王国坚,钟情于研究海宁地方历史文化,他对吴梅的评价是:一位身残志坚的抗日女战士。王国坚说,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吴梅在党的教育影响下,毅然离开富裕家庭,开始了地下革命活动,从此走上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革命英雄事迹的道路。
作为新闻战线上的革命先行者,吴梅用她的一生诠释了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的内涵。王国坚介绍,1938年,吴梅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回到已成为日寇据点的家乡硖石,创办了《啸报》开展敌后工作。“取名‘啸报’,是有特殊含义的,当时沦陷区的人看不清时局,对未来很迷惘,小小一份报纸像猛虎一样地吼出了心声,让民众看到了希望。”
1938年冬,在“国共合作”的大形势下,《啸报》改名为《浙西导报》,迁往德清、崇德一带,发行量也逐渐扩大至近千份,继续以犀利的言论鼓舞着敌后群众的抗日信念。
两年后,吴梅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很快,中共《浙西导报》社特别支部宣告成立,《浙西导报》成为我党直接领导下的抗日进步报纸和宣传抗日的舆论阵地,直至年底为国民党当局所忌,遭到查封。
新中国成立后,吴梅先后在华东局宣传部、《解放日报》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任职。
直到吴梅退休后,温情的记忆仍在继续。1983年,吴梅自费来到浙西山区访问调查,为撰写浙西烈士传收集素材。吴梅曾对友人说:“我年已古稀,没有多少时间为党工作了。只有把浙西烈士传写好,才是我们幸存者对他们最好的纪念。”
回顾吴梅充满革命热情的一生,王国坚动情地说:“虽然身体不好,但吴梅一直用她不变的信念,和手中坚强的笔,宣传党的事业和丰功伟绩,她无愧于党的新闻工作者这一称号。”
采访团成员,来自《温州日报》的女记者黄之宏已入党3年,她在采访完吴梅的事迹后感叹说:“吴梅前辈让我们高山仰止,作为一名党报记者,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我们惟有把工作做得更好,才能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重托。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