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14日讯 在宁波一家货代公司上班的杨勇,最近有批玩具要办理出口,“加工厂已通过了检验检疫部门的审查,我先去换通关单,然后再进入海关申报放行。整个过程三四天就够了。”
虽然现在海关、海事等部门在不同程度上有数据共享,但报一个单证时,还是要向多部门申报,得一一填单,“最好通关单也不用换,所有工序一次性搞定。”杨勇说。
而再过4年,电子口岸通关服务平台做好,像杨勇这样的货代就能深刻体会到,到各部门分别申报的情况可以解决——到2015年,全面实现大通关单一窗口服务,一个窗口可以办多个部门的操作。
届时,宁波广大外贸物流企业均将从中受益——便捷之外,企业还可查看通关物流全过程数据,一清二楚。
连续7年居中国大陆港口货物吞吐量第2位、世界港口货物吞吐量第4位;集装箱吞吐量由2005年的世界第15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6位……港通天下,“大吞大吐”的宁波港,让开放的宁波底气十足。
然而,宁波港口同样面临不少问题。“十二五”开局之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明确行动方向:加快打造国际强港,由世界大港向国际强港转变。
由“大港”到“强港”,一字之差有多大的区别?强港能给宁波带来什么?
“酒肉穿肠过”的尴尬
如今,每3个就业的宁波人中,有1个人直接与外贸行业相关。而就在去年,宁波外贸进出口总额829.04亿美元,首次跻身“全国十强”,宁波的人均外贸额已达到日本、意大利等发达国家水平。
对于宁波众多外贸人来说,出口畅通不畅通、港口的综合服务能力强不强,与自己利益攸关。而对于后者,宁波的港口人却有着几许尴尬。
尽管去年,宁波港口货物吞吐量达4.1亿吨,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大陆第二大货运港;集装箱吞吐量首破1300万标准箱,首次进入世界港口排行榜前六位,但货物吞吐量再大,只是“酒肉穿肠过”。
“长期以来,货到货运,货运货到,一船船一车车货物仅仅是从宁波港过一下手而已。宁波港,得到的只是一颗汗珠子摔八瓣的装卸费。”北仑区区长华伟坦言。
与国际强港相比,宁波港真正的差距在于配套服务业发展水平以及增值服务提供能力。
“从目前的港口吞吐量来看,宁波港在国内外排名比较靠前。但在港口贸易、港口物流、口岸综合服务、集疏运结构等方面,与国际一流港口相比,差距还不小。”宁波港集团总裁李令红称,新加坡港集中了全球前25强跨国物流企业中的17家总部或地区总部,而宁波港现在一家都没有;香港国际货物中转达到30%,而宁波港只有10%;在口岸综合服务方面,宁波港的金融服务还没有启动,其他服务水平处在一般水平。
“交通运输港”转身“贸易物流港”
现在,宁波人准备让港口“转身”——刚刚出台的《宁波市加快打造国际强港行动纲要(2011—2015)》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加快宁波港口由交通运输港向贸易物流港转变,世界大港向国际强港转变。
而这,意味着在“大吞大吐”的同时,宁波港要“大进细出”。
未来5年,怎么“大进细出”?《纲要》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蓝图。
按照规划,我市要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创新大宗商品交易模式,开发高附加值商品交易市场。规划到2015年,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市场交易额超过4000亿元,而目前,这一交易额是1500亿元不到。
这其中,将发挥港口大宗商品集散中转优势,重点整合建设镇海液体化工产品交易市场、镇海煤炭交易市场等15个市场。同时,统筹规划建设一批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和交割仓,发展油品、铁矿石、煤炭现货即期交易,积极争取国家支持,逐步向现货中远期和期货交易发展。
“开发高附加值商品交易市场这一点意义颇大。”业内专家称,“宁波有梅山保税港区,有国际中转、国际采购配送和保税贸易优势,如果建设培育汽车整车、石化产品、先进装备、贵重材料、名贵植物、食品等进口商品交易平台,可初步形成高附加值产品国际供应链管理中心。”
“如果商品交易市场建成,让大量的到岸商品在宁波港就地交易,可使港口效益成数倍增长。拿钢材交易市场和煤炭交易市场来说,以前,每一年顶多只能收到10多亿元装卸费,而原地交易后,每年的销售收入将超过200亿元。”北仑区区长华伟算了一笔账。
而交通运输港带来更多的则是——就业和临港产业。根据国际集装箱协会的资料显示,在发展中国家,港口每增加一个集装箱,就可为当地增加600欧元的GDP;每增加1万个标准箱,可提供500个就业岗位。
而贸易物流港带来的不仅仅是就业的问题,更是税收等一系列好处,此外,还将带动相关延伸产业的发展,船公司、代理、航修、供应、金融、保险等相关服务都可跟上。 来源: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