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22日讯
4月14日下午,平湖恒隆担保有限公司负责人喜笑颜开,因为该公司刚刚在平湖工商部门变更了获得《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后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成为我市又一家获准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的企业。
不过,也有不少担保公司负责人正在发愁。今年3月31日,我市经贸部门对已登记注册的各类担保机构及经营范围含“担保”和“担保服务”的企业进行清理规范,对符合规定的公司,可登记为融资性担保企业并颁发新牌照,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将面临出局的危险。
担保业发展迅猛
昨天,记者从市经贸委中小企业处了解到,在全市各级经贸部门的努力下,目前我市已有58家担保机构获得了经营许可证,数量仅次于杭州,位列全省第二。这58家担保机构共有注册资金35.2亿元,2010年的担保总额为85亿元,其中14家完成了工商营业执照的变更。
近年来,在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下,我市担保行业发展迅猛。目前,我市经工商部门审批注册的担保机构有146家,其中在经贸系统登记备案的有70家。2010年我市担保机构累计贷款担保总额超88亿元,其中,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总额达77亿元,占比达87.5%。无论是担保机构数量、注册资金还是担保额,在全省都排名靠前。对融资企业来讲,担保机构的出现,可以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资金普遍“喊渴”的瓶颈问题。
然而,由于融资性担保机构准入无前置性审批,一定程度上造成数量上盲目发展、质量上鱼龙混杂的局面。“以往只要符合《公司法》,到当地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就能设立担保机构。这导致了担保公司数量多、规模小、经营种类杂,有的担保机构还有违规行为。”市经贸委中小企业处相关负责人说。
行业洗牌进程加速
2010年3月8日,国务院批准了中国银监会等7部委联合发布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2010年3号令)。今年1月18日,省政府办公厅批转了省中小企业局等8个部门制定的《浙江省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试行办法》,标志着融资性担保行业的监管工作正式启动。
据介绍,作为一项前置许可,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是担保机构工商登记的前置条件,也是担保机构与银行合作的前提条件。此次许可证制度的施行,对融资性担保机构在注册资金、公司业绩及从业人员资历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对明显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担保机构将不予颁发经营许可证,并从4月1日起终止与银行部门的合作。同时,对部分有经营业绩但尚不完全达标的担保机构限期一年整改。
业内人士表示,此举无疑将加快行业洗牌进程,不规范的担保机构将被淘汰。“担保机构过多会导致行业无序竞争。部分担保机构为了生存不惜铤而走险,存在虚假注资、随意抽逃资本金、从事非担保业务等现象,对投资者及社会构成了潜在风险。”该人士说。
据悉,目前检验不合格的担保公司,如果6月30日前仍然不能达到要求,将自动淘汰。(嘉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