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4月24日讯 昨天下午2时,一阵清脆的歌声从杭州运河广场传出,138位湖州吴兴农民,带着富有农村生活气息的文化土特产,来杭参加“吴兴之星·文化走亲”演出,吸引了上千名城里观众观看。这场演出同时拉开了全省“文化走亲”——农村文化活动进省城的序幕。
“文化走亲”是省文化厅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活动,今年计划开展500场次,各县、市、区每季度都要有一次活动。
灿烂阳光下,八里店镇章家埭村农民艺术团18位村姑,齐心协力表演鼓乐《鼓动吴兴》;20位村姑手拿油纸伞翩翩起舞,将明代张羽笔下的“吴兴八景”,幻化成今日吴兴“幸福美景”;移沿山村舞龙队的12名农家小伙和10位村姑,手举龙身和彩伞,刚柔并济地舞起极富地方文化特色的《稻穗龙》,伴随着悠扬的音乐,金黄色的稻穗龙在舞台上飞舞。
一大群刚从台上下来的村民说:“第一次登上杭州的大舞台,把村里的文化土特产带给城里人尝尝鲜,很开心也很自豪。”
“吴兴之星”是吴兴区近年来着力培育的一个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据介绍,从2006年起,吴兴开始打造“吴兴之星”,在各村推动建设“幸福舞台”、培植群众文艺团队、创作节目,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农村文化活动。短短几年,全区165个行政村培养出了389支文艺团队,最多的村有8支文艺团队,仅舞龙队伍就有两支,全村文艺骨干达到300多人,可谓村村有舞台、队队能演出。
“这些队伍在相当大程度上满足了农民对文化的需求。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农民对文化产生了新的需求,‘文化走亲’活动,开展村际、镇际、县际文化交流活动,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吴兴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茅利荣介绍。
吴兴区把全区165个行政村确定为三条各具特色的文化带:在东北部平原,培育以童装产业文化、湿地水乡传统文化为背景的节目;在西南部山区,挖掘民风民俗生态文化;在城郊接合部,创作以菰城历史、太湖风景为特点的现代文艺。并深入挖掘,把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俗民间文艺改编成散发时代特征的新民俗。
活动现场,吴兴农民的精彩表演赢得了杭州市民的热烈掌声。杭州树人小学一年级学生张欣被《放学归来》的舞蹈深深吸引,当演员在台上翩翩起舞时,她也情不自禁跟着转了起来。去杭州市第二医院看病的李良萍大妈路过运河广场,被农民的演出吸引,不禁停下脚步观看。她说:“在田间地头握锄头的农民也可以登台表演节目,真新鲜。这些节目很有特色,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