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4月25日讯 是偶然的巧合,还是潜伏危机爆发的预兆?最近,几家温州企业连续遭遇的资金链断裂带给市场莫大的震惊。
乐清老牌企业三旗集团濒临破产的消息余音未了,又传出温州知名餐饮连锁企业波特曼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的消息;几乎同一时间,温州另外一家知名企业江南皮革也因为巨额欠款而倒闭……
震惊过后是更深的思考:曾经引以为豪的温州民营企业到底碰上了怎样的成长烦恼?
引发连锁反应
三旗集团因为银行高达1.23亿元的欠款,资金链断裂,其在乐清的多数固定资产已被冻结或转让,然而事情远未就此结束。
因为三旗集团的融资担保而背上1600万元债款的基安公司,其部分固定资产和设备也已被法院冻结。这笔意外的债务同时也打乱了基安公司原本扩张产能的计划。
与此同时,为了“自保”,基安公司,会同另外两家企业,经过两年左右时间,借助外围各种资料的收集和调查,开始质疑陈福财存在有意隐匿资产的行为。
“我们收集的材料显示,他在向建行乐清支行申请贷款时提供的公司销售额和向金融办和税务部门提供的有很大出入。”基安公司一位负责人向记者列举了诸多疑点,他表示,甚至三旗集团旗下的一些资产都是在2009年前后变更了法人。
令记者诧异的是,既然对陈福财有着诸多微词、而且据称“彼此之间也不熟悉”,为什么当年还毅然答应高达几千万元的融资担保?
对此,基安公司董事长陈纪恩解释,是因为有一位可靠的中间人介绍,而且当时的三旗集团手里持有4个看似漂亮的项目投资方案,精准地指明融资资金投向;再加上事发前的三旗集团,在当地还是有一定的声望。
在乐清,企业间的互相融资担保再平常不过。也很少出现企业不守信用、拖欠贷款的情况。但也是这种“普遍”“平常”让企业家们放松了警惕,为其它企业做融资担保决定时变得有些轻率。陈纪恩没有想到,自己的“轻率”代价会如此之大。
业内人士分析,三旗集团是否存在隐匿资产举动犹待相关执法部门去查实,在这之前没有人敢妄下结论。不过,一个即成的影响已经造成,三旗事件会提高企业对“互保”的风险意识,会变相地提高乐清民企融资的门槛。
受累于资金
如果说三旗集团的资金危机早在2009年就开始,是一个逐渐暴露的过程。另外两家温州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却发生得突然、有些令人措手不及。
作为龙湾区的明星企业之一,浙江江南皮革有限公司,因为其法人代表黄鹤赌博输掉几亿元资金,一夜之间倒闭。
据了解,江南皮革的债务超过2.5亿元,目前还在陆续登记中。江南皮革的倒闭还直接牵涉到近70家供应商,和一批并未浮出水面的担保公司。
“江南皮革自身的质地还是很不错的,主要还是被法人代表个人行为拖累。”温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邹建强告诉记者。
企业法人和老板个人的资产连为一体,这种“温州特色”为一批中小企业过去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信用度,却也为企业的管理不规范埋下了伏笔。
在温州佑利集团胡旭苍看来,三旗集团还有江南皮革的倒闭,是个案,却又是普遍反映出温州一批传统制造业缺乏创新精神、不再适应新时代的困惑处境。
“这种困境,有宏观政策的因素,当然也有企业自身缺乏创新的责任。”胡旭苍坦言,他自己的制造企业同样也面临着利润不断下降的尴尬。
或许是早早地看到了传统制造企业并不美好的前景,这位年轻的企业家早在两三年前就为自己重新定位:成立规模1亿元的投资基金,成为专业投资人,制造业经营反而成了他的“副业”。
但多数中小企业主们还是一如既往挣扎于盈亏线边缘,没有好好地静下心去思考出路问题。在银根收紧背景下,当一些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越来越难,只能借助月息高达6分、甚至8分的民间借贷,而此时企业利润却还在不断下降,这就无异于“饮鸩止渴”。
温州知名餐饮连锁企业波特曼就是被高利贷拖垮的典型个案:其法人代表严某向民间高利贷借款达几百万,最终无力偿还,留下工人工资选择逃走。
“出状况的不仅仅是这三家企业,如果银根继续收紧,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企业主们也将出现资金链紧张的问题。”对眼下温州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忧心忡忡。
救赎之计:加快城市化
史晋川
无论是三旗集团,还是江南皮革、温州波特曼,在我看来,这些温州企业遭遇的困境,背后存在三点共因。
其一,从大的经济发展大背景来看,低附加值,没有很强的研发设计的强势,总的来说,浙江传统制造中的民营企业都站在转型升级的关口上,因此碰到问题比以往都多一些。
其二,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相比杭州和宁波这两大城市,温州的城市化进程是最慢的,城市化进程步伐的过慢,也阻碍了置身其中的企业的发展进程。总的来说,城市化进程,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功能、要素的集聚功能发挥,尤其是金融要素。当城市化的进程缓慢,各种资源要素没有得到集聚,也直接导致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获得的正规金融保障比较弱。尤其是民营企业,在城市金融体系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出现融资难;就不得不转而求助于体制外的要素支持,如民间高利贷。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得到的正规金融保障比较弱,就不得不借助体制外的要素,如民间高利贷。这在经济发展形势比较好的时候看不到风险,但企业一旦陷入这种渠道,就往往“身不由己”,风险集聚。
而一批中小企业更是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对亟需大量资金投入的产品创新“望而却步”,转而向收益更快的楼市股市投资,长此以往,客观上也造成了温州产业日趋“空心化”。
其三,短期来看,货币政策的变化也是一大促因。从去年下半年以来,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偏紧。通过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原来75万亿广义的货币M2已经收紧了20%,冻住了近15亿元,再加上连续加息,企业从银行贷款融资比较困难,致使财务成本大幅度提升。
以上三点,第一和第三是浙江多数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的处境,第二点则是温州特定的短板。
温州民营经济如何实现逆境突围?一个重要的出路在于,政府应该通过加快新型城市化推进,做大中心城市,做强中心城市的功能,来增强城市吸引力,从而形成要素的支撑和保障体系,凸显区域竞争能力。
目前来说,当务之急还是金融体系的创新问题,诸如温州能否尝试通过开展利率市场化先行先试等。事实上,前两个月,温州率先开展“资本自由行”就已经是一个突破性的尝试。
(作者为浙江大学社会学部主任)
切忌浮躁
记者夏芬娟
在温州乐清,无论是国道上还是各条大街小巷上,满眼尽是电缆电线电气的广告牌,这是一座以高低压电气生产名冠全球的城市。
在这样具有活力的城市里创业起步,三旗集团董事长陈福财过去20多年创业之路一帆风顺,并且迅速将三旗从一家电缆企业发展成为一个跨区域的全国性集团公司。在电线电缆之外,他又涉足红酒生产、房地产投资等众多的投资领域,旗下子公司一度达30多家。
但是陈福财恐怕也不曾想到,这些成就如浮云,掌控不当,一招不慎,来得快去得也快。这一点,是长期以来习惯了经商过程一帆风顺的温商以前所没有体会过的。
被高利贷吞噬利润的传统制造业,因为炒作而迷失方向的游资,以及被指责“产业空心化”趋势,种种现象都在警示:改革开放以来,凭借一种与生俱来、勇于创新和敢于吃苦的精神集体崛起的温州民企,在新一轮经济发展起点上,正在逐渐失去原先的那种优越感。
不进则退,这是恒古不变的真理。
只是,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同样的错误一次次被重复。幸而,面对接踵而至的问题企业,这一次温州人已经在总结,在反思,在寻找避免重蹈覆辙的新出路。
三旗集团的危机波及到其它企业,为而今担保网络密集的温州企业敲响了警钟:互保的风险已经显露,需三思而后行。追究江南皮革的倒闭原因之后,他们在总结:企业经营得再好,没有了现代化的管理制度规范,企业法人代表的一个小小恶习,就足以在一夜之间毁掉一切成果。而受到高利贷拖累的温州波特曼,其负责人逃跑之前还是给员工留下了工资和可供抵押的资产,则给原本有些“冷”的温州资本多少添了一抹暖色。
但是,这还远远不够。长袖善舞的温州资本,而今再次站在抉择的十字路口,这一次,他们需要更为彻底的“脱胎换骨”,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注重创新的投入,更注重绿色低碳和精神价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