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26日讯
“去年这个时间段,青菜一般批发价还能卖到每斤6毛,而现在只有3毛,如果接下来价格还是这么低,我不想收割这些青菜了,还不如让它们烂在地里。”
昨天下午1点,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的陈家团村,已在这里种了5年蔬菜的江西人老黄,看着一片已经开花的青菜,直叹气。
记者昨天走访了在宁波种菜的农民、蔬菜基地和蔬菜批发市场后发现,今年除了余姚榨菜、慈溪雪菜出现菜价急剧下降现象外,宁波本地的大白菜、包心菜、青菜等蔬菜品种也都出现了价格明显偏低、供大于求现象。
>>现场
老黄带着哭腔说
青菜8元一筐没人要
老黄告诉记者,他在陈家团村承包了6亩地,去年夫妻两人靠卖菜赚了3万多元,而今年从正月初十后回到宁波后,截至昨天,他赚的钱不到千元,“买买化肥什么就没了。”
“菜价低就算了,最怕是卖不掉,原本一筐价值30多元的青菜,有时市场里菜特别多时,卖8元一筐都没人要,我们只能把一筐筐的青菜直接倒在批发市场的垃圾场里。”老黄带着哭腔说,这样的事情他今年遭遇过三次了,尤其是下雨天买菜人少。
今年蔬菜供应怎么会这么好?宁波市农业局农技推广科顾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主要是因为去冬今春未发生大的灾害,今年天气又很好,宁波蔬菜普遍增收。
这一点也得到了包三康的证实,他是宁波市江北区的甬江园艺中心责任人,据他介绍,他们基地青菜去年同期的平均亩产四五千斤,今年达到了七八千斤。
>>经验
他们的菜直销学校食堂
不过,在宁波,最近也并不是所有的菜农都愁眉苦脸。
镇海金菜篮蔬菜专业合作社经理潘玲军就不是很担心蔬菜销量问题,他们合作社的新鲜蔬菜现在主要直接供应13家当地学校和幼儿园食堂,“实在卖不掉的才统一拉到市区批发市场去卖。”
原来,潘玲军曾是一家企业的负责人,2009年金融危机后,他开始转型想要投资农业,还没开始动作,他就想好要先解决蔬菜未来的销售问题。
“当时第一个想法就是要让种的菜直接能到吃的人手中,那如果能直接进入单位食堂,就可以减少小摊贩、批发商的中间环节,菜能便宜起来,销售也不发愁了。”潘玲军昨天介绍了他的原始想法。
菜农的田头菜怎么才能直奔食堂的灶头呢?潘玲军联合蛟川街道俞范村周边50多家农户创办了镇海金菜篮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配送中心。
这个配送中心创新实施“合作+自产+直销”的蔬菜贩销模式,将合作社农户700多亩地里的自种蔬菜直接配送到采购单位。单位只需要写好每天的菜单、需要量,下订单给合作社,合作社就按照低于当天的市场零售价20%至40%(按品种不同价格不同)送菜上门。
接受配送的蛟川中心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成为中心配送对象后,菜篮子“轻”了不少,每天可以省下400多元,还省去了每天奔波农贸市场的时间。
同时,菜园子直销菜篮子,合作社里的农户再也不用为蔬菜销路发愁,更不用起早贪黑奔波于蔬菜批发市场,而且还能以高于市场批发价10%以上的价格销售。
慈溪市志海蔬果专业合作社则是通过“农超对接”来解决农民们的蔬菜销量问题,合作社的陈经理介绍,现在合作社有核心农场1670亩,下属加盟农场12000多亩,年销售额从当初的500多万元发展到现在的3500多万元,其中通过“农超对接”销售的比例达85%以上。
2005年,合作社就与华润万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经过几年的市场运行,到2010年,合作社又与华润万家华东区签订了蔬菜供应合同,蔬菜配送辐射到了整个华东地区,提供超市的蔬菜品种从原来的20种增加到80多种。
陈志芒说:“农超对接能降低了菜农们种菜的市场风险。”目前,合作社还建了一座250吨蔬菜保鲜冷库,能大大减少蔬菜损耗,以最低价格配送超市,让消费者享受到价廉物美的蔬菜。
>>专访
张民柱:
尝试鼓励蔬菜出口加工
针对蔬菜滞销的情况,昨天开始,宁波市贸易局联络了宁波市蔬菜批发市场、市区各大超市、菜场、农业生产合作社,商讨加大蔬菜的产销对接力度事宜,并且走访种菜大户,实地了解情况。
昨天傍晚,宁波市贸易局副局长张民柱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他认为,解决菜农菜难卖的问题,无论是农超对接还是说能直接卖菜进学校食堂等措施,都是不错的办法。
“不过,解决这个问题,最好不要只限于已有的方式,仅限于几个部门,而是全社会一起来帮忙,最终能将菜卖掉就是好事。”
“作为贸易部门,保证下一阶段的市场供应是我们需要提前考虑的问题,包括可能会出现的菜难卖问题或者是蔬菜供应缺乏问题。”张民柱说。
张民柱透露,本周他会跟同事们前往宁波本地蔬菜生产加工企业调研,“我们希望通过和他们交流,看看是否能通过鼓励蔬菜出口加工企业的加入来缓解宁波蔬菜市场供应的问题,有没有可行性。”
同时,去年年初,宁波市贸易局曾组织宁波市郊基地扩种夏秋季青菜1500亩并给予补贴,今年这个政策今年还会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