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28日讯
本月中旬,国家统计局和湖州市统计局分别公布了全国和湖州市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数据。一系列统计数据表明了一个事实:老百姓的“钱袋子”在不断地鼓起来,但消费意愿增加不明显。
专家分析认为,受制于通胀预期、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消费环境安全等因素,扩大消费需求、优化消费结构之路仍然任重道远,提升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已成当务之急。
物价涨起来钱包鼓起来
市统计局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市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4.5%,涨幅比去年全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CPI同比上涨4.5%,与1月份持平,略低于2月份(春节期间)的4.7%。
受调查的八大类商品价格同比涨幅“七涨一跌”,只有衣着类价格下跌了6.1%;其余交通和通信、家庭设备、医疗保健、烟酒、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价格统统上涨;涨幅最大的食品、居住价格分别上涨了8.9%、8.8%,是引起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的主要因素。
居高不下的物价直接影响了市民的消费意愿。统计数据表明,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15亿元,同比增长16%,但增速同比回落1.1个百分点。
同时,一季度城乡居民家庭住户抽样调查则表示,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380元,同比增长16.7%;市区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6820元,增长16.3%。扣除物价因素,城乡居民收入增幅为11.7%和11.3%,同比分别提高6.5和1.1个百分点。
根据我市2010年劳动工资年报统计显示,我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6485元(2009年为33843元);城镇单位(含规上私营)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2112元(2009年为28766元)。
也就是说,虽然居民收入情况向好,但在当前物价、利率以及收入水平下,居民的储蓄意愿更高,而消费意愿则有所下滑。记者随机采访了10名从事不同行业的市民,其中8人对于商品房、私家车、家用电器这“消费三大件”的购买意愿不强烈,或对其持谨慎态度。能省一定要省该花也得少花
昨天傍晚,记者在世纪联华超市门口碰到了湖城文苑新村的韩大妈,她买的是家里一天的必需品: 500克瘦肉丝13元, 1公斤青菜2.2元, 500克青椒3.5元, 250克香菇4.2元,两个苹果7元,一袋馒头2.5元,总共32.4元。而这,只够她和外孙女两个人一天吃的。“女儿女婿都不在家吃饭,这还不包括给孩子买零食的。一个月我们一老一小用在吃饭上至少1000元。”韩大妈说,女儿每月给她1000元生活费,但老是不够花,女儿还抱怨说:“就是个吃,能花这么多?”可有一次韩大妈出门一天,女儿在家当了一天家,等她一回来,女儿就迫不及待地对她说:东西真是太贵了,感觉啥也没买,100元钱就没了。“不当家不知柴油米盐贵,这下我女儿可没话说了。 ”韩大妈无奈地叹口气,现在什么东西都在涨,自己也不想给女儿女婿添麻烦,每天都是算准了下手的,“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分花”。
韩大妈告诉记者,她家里已经很多年没添置什么电器了,电视机是不知道多少年前的“西湖”牌,电风扇是女婿单身时用过的,电饭煲则是女儿单身时用过的,只有电蚊香是女儿特意新买的,专门给外孙女用。“能省着点就省着点,该花的也尽量花少点吧。他们年轻人也不容易。”留足养老本钱攒够教育经费
快到退休年龄的陈先生是我市某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一家子虽然生活温饱,但也并非衣食无忧。
陈先生告诉记者,他前年几乎掏光了全部积蓄,加上夫妻俩攒下的公积金,为儿子在杭州买了套200多万元的房子,“帮他装修好,帮他结好婚,就任他去了。”近年来飞涨的房价和楼市接二连三的调控政策,让陈先生至今仍为这笔投资沾沾自喜。
以陈先生一家的收入,似乎也已经达到了为人父母的极限,接下去他就要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了。“前段时间看报纸,说如果考虑越来越严重的通胀问题,得给自己留足1000万元,才能保证生活品质不受影响。 ”陈先生感慨地说,像他这样的家庭应该算得上是中等偏上了,可是这1000万元的养老金还是很“打击煞人”。
“不过我也不是很担心,该怎么花就怎么花。”陈先生表示,除了自己的养老问题,他还要考虑到今后孙儿的教育投入,“能补贴一点就补贴一点,不能补贴到也没办法。”陈先生不无后悔地感叹道,年轻的时候应该多学一些技术活,运气好了还能在退休后赚点小钱,“可惜我连花都种不好,什么发财树、什么吊兰,一经我手就死。”
宁可出国潇洒不愿本土消费
金融危机刚发生时,我市某知名企业的一位老总曾赴美国考察“金融危机是怎么发生的”。他在面对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表示,自己更趋向出国旅游、消费,而不是在湖州甚至杭州等大城市消费。
“实在是湖州没有可消费的地方。 ”这位老总表示,前段时间必胜客在湖州开业时,排队一直排到红旗路上,就很能说明问题:除了湖州人爱尝个新鲜,实际上也是湖州这类消费场所太少的缘故,“你去杭州、上海能看见必胜客外排这么长的队? ”
除了消费途径少,消费安全也让他头疼。“从苏丹红到染色馒头,短短几年时间出了多少食品安全问题?
你说买个咸鸭蛋买个馒头都要担心中毒,那我买什么是放心的?”这位老总甚至已经开始考虑投资移民去加拿大,除了陪伴正在那里留学的女儿,国内频繁发生且得不到根治的消费安全问题也是主要诱因。
前些日子,离岛免税政策落地海南,老总夫人专门去尝了鲜,虽然一身疲惫,却难掩满脸的兴奋。因为同样的商品,在附近大城市购买时,因为进口税费过高的原因,价格要比国外或者免税区高出很多,这也是近年来我市游客频繁出境“扫货”的重要原因。“不能提供一个放心安全的消费环境,不能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就不能怪市民消费外逃、崇洋媚外。”
今年28岁的刘先生在某私企工作,到了结婚的年龄,可在购房问题上却不知如何是好。“我计划先买一套小户型,等以后有条件再换套大的。”刘先生说,从去年春节过后,他与女友两人就围着各大楼盘转,由于两人都是外地人,首付压力很大。“我们原本看中了仁皇山新区‘天际’的一个小套,好不容易凑够了10多万元的首付,现在又犹豫了。”
刘先生现在非常矛盾,一方面希望国家继续对楼市进行调控,让房价降下来,一方面又担心随着政策的继续深入,限购令落到自己头上。“如果到时候小房子没法换成大房子,那以后有了孩子根本住不开啊。”
在某银行工作的霍先生家境不错,已有一套商品房自住,想再买一套房投资。然而,现在二套房贷款要六成首付,利率达到基准利率的1.1倍甚至更高,让他的投资计划暂时搁浅。“如果买了房子,身边就没有应急的钱了。只能再等等看,现在买房子要更加理性一些,才不会受到政策的冲击。”
楼市调控买房更趋理性油价攀高用车更趋节约
“我和老婆单位离家都远,坐公交车要倒两次车,上班迟到要扣钱。我们本想再买辆车,可油价直线上升,真是承受不起。”在湖城某家电公司做售后的贺先生家住凤凰新区,早上要先送老婆去龙安花鸟市场上班,然后自己再开车回到市区。“每天从家到单位再回家的路程在30公里左右,按照现在93号汽油7.52元/升来计算,一天的油费就要20元。”贺先生表示,他前些天听到传闻说油价可能破8,以后开车如何更省油成了他的主修课,“我们现在都起大早上班,避开高峰时段能省下不少油。”
公务员方先生本来打算3月份购买一辆轿车,但意向车型的优惠幅度迟迟不见加大,“提车难”问题也依然存在,只能把计划暂时搁置。“好多朋友说5月份降价幅度会大一些,反正现在也不着急用,不如再等等。”方先生表示,自己必须买一辆代步车,但是买什么车很有讲究,“希望不会影响到我每天的零花钱。”
电器偏贵拆洗之后再用
“我家的空调用了10年,前两天送修,师傅建议换个新的。我回家盘算了一下,旧的能将就着用,还是先不换了。”市民孙大爷说,他家的空调最近出现问题,原本打算换新的,可去卖场一看,商家主推的都是变频产品,比他原来买的定速机贵上近千元。“维修费用大概在300元左右,如果换台新的,要花3000元以上。”
市民王女士近期打算把厨房重新装修一下,用了多年的抽油烟机也要更换。为此,她在春节时就到多个家电卖场内看过价。然而,当她上个月再去看时,之前看中的那款抽油烟机涨了500元,得花3500多元。“自己一犹豫,就涨了好几百元!我打算找个师傅把原来的老机器擦干净,重新再用。”
但是孙大爷和王女士都表示,“五一”期间,各大家电卖场肯定有促销活动,如果价钱非常实惠的话,还是考虑再买个新的。(来源:湖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