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技师、纺织女工、环卫工人、农民……他们在各行各业用辛勤劳动创造社会财富。这是连日来在全省各地拍摄的劳动者的笑脸。 庄颖昶包康轩蒋友亲摄
工艺技师、纺织女工、环卫工人、农民……他们在各行各业用辛勤劳动创造社会财富。这是连日来在全省各地拍摄的劳动者的笑脸。 庄颖昶包康轩蒋友亲摄
浙江日报5月1日讯 他们来自基层,是忙碌在一线的焊工、木工、钢筋工……他们大多很年轻,是正在成长的新一代技术工人……
走近他们,我们看到结实的双手、宽厚的肩膀、自信的眼神,看到浙江工人的智慧和勤奋,更看到了劳动创造的力量和影响。
近日,在我省劳模先进表彰大会上,来自一线岗位的金锤奖——浙江杰出职工获得者受到表彰。他们用自己的“金锤精神”告诉人们:不论身在何处,不论岗位如何,只要用心去钻研,用爱去付出,你同样也能敲出悦耳动听、震撼人心的人生音符。
车间里的发明家
在表彰大会上,36岁的葛小青一身工装,代表“金锤奖”获得者上台发言,稳重、朴实的话语赢得阵阵掌声。
平日里,葛小青是一名整天与火花打交道的电焊工。在杭州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容器车间里,四处溅着火花,闷热的空气中弥漫着铁锈味。葛小青对这样的环境早已习以为常,拿着焊枪,举着面罩,神情严肃而专注。“每个焊点都要认真焊,丝毫不能马虎,如果返工,企业就会遭受损失。”葛小青说,一个好的焊工,不光要会焊,还得懂理论,为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
1996年,厂里接到来自日本的锅炉订单,焊口错综复杂,让厂里的焊工束手无策。凭着坚持不懈的努力,葛小青和同事们一起进行了无数次试验,不仅让公司提前交货,他精湛的焊接技术还赢得了日方企业的赞叹。如今该产品已成为厂里的拳头产品。
在我省,技术创新已不是科研人员的专利,来自生产一线的能工巧匠在实践中用一个个窍门、一个个建议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此次当选的“金锤奖”杰出职工中大部分是这样的一线创新型人才。钳工丁卫松,研制出专用窨井开盖工具,填补了国内空白,当年为公司节约资金100余万元;化工工艺技师余卫兵,提出20多条合理化建议,为厂里带来巨大效益;钢筋工张万海,在绑扎大厦基础钢筋的时候,发现错误,为公司挽回了10多万元损失……
初生牛犊露锋芒
20位获奖者平均年龄为38.3岁,最小的24岁。新一代技术工人已经走向成熟,成为产业一线的中坚力量。
英国地方议会、英国军事博物馆、伦敦奥运会组委会……最年轻的金锤奖获得者、年仅24岁的王丽娜已是浙江星碧照明科技有限公司营销经理,在她的奔波联系下,公司LED照明灯出现在一个个国际工程上,细心周到的销售服务赢得客商信赖。在王丽娜及其团队的努力下,企业效益显著提高,年销售收入从700万元提高到1.1亿元,利润更是从原先的100万元增加到1300万元。
在采访中,这些从普通工人成长起来的年轻获奖者们,用亲身经历和优异成绩为广大年轻职工作表率:在平凡岗位上同样能取得不凡的成就。
“有付出就有收获,现在的辛苦,都是将来宝贵的经验。”29岁的顾百灵,是宁波一家公司的数控铣工,靠着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设计出更简便的装置,使得不锈钢球体零件的产量从每月3000只增加到每月5000只以上,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公司的整体经济效益。去年,顾百灵被授予宁波市“首席工人”称号,还获得“全国技术能手”荣誉。
带动集体共进步
如今,说起“俞锋木工班”的手艺,许多人都竖起大拇指。从城站新客站到西湖文化广场、钱江新城,再到中国湿地博物馆,这个木工团队出色完成了许多高难度的工作,为城市建设贡献力量。这是自金锤奖活动开办以来唯一的获奖集体。
木工班的杰出成绩,离不开“带头大哥”俞锋的传帮带。他用10年时间自学成才,从一个没有技术、没有经验的普工,成长为有着一手绝活的高级技师,他的精准制图能大大降低返工率,得到业界一致赞同。“一个人的进步不算什么,带动大家一起在岗位上有作为,才对社会更有贡献。”俞锋认为。
其实,金锤奖的获奖者,无一不是在自我成长的同时,带动更多人加入到创业创新的队伍中来。
温州的磨具工金孟吉,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摸索出来的技术传授给同事,6年来,将厂里120多名员工带成技术能手;舟山鑫亚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的周武佩,有一套船体放样绝活,在他的指导和带领下,公司的技术团队逐渐成为中国船舶基地的一支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