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5月1日讯 塑料筐子也能养蟹?宁波得水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水池里,上千个塑料筐子排开,顶上盖着棚子,好像现代化的工厂车间。每只筐子里都趴着两只梭子蟹,短短几个月,它们已长到了四五两重,成活率高达70%。这个水池占地不过0.7亩,经济效益是普通滩涂养殖的七八倍。
异想天开的水产养殖法,是宁波大学的一项科研成果。“宁波养蟹土塘总面积13万亩,承包费年年看涨,滩涂养殖用地越来越紧缺,养殖户想要扩大再生产很难。”项目研发者、宁波大学省级水产养殖重点学科负责人王春琳说。他的团队着手研究节省土地的方法,今年,研究成果开始小面积推广。
据了解,宁波大学助力海洋经济发展的科研项目已达几十项,为当地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0亿元。
宁波大学相关负责人认为:“高校集聚高端科研人才,是科技兴海的重要平台。”该校围绕地方海洋与水产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以重大科研项目和自主创新成果为合作载体,加强优势特色学科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联合攻关,实现强强合作,推动高校科研成果及时转化。
与海洋经济相关的水产、海洋生物、航运等学科,教授们总是特别忙碌,他们每个月都去生产一线找难题,确定研究方向。海洋水产技术学科的严小军发现育苗场一直缺少优质饲料,育苗量与育成率都很低。他研制了生物活饵料和全熟膨化饲料,使珍稀菜肴泥蚶变成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菜,近3年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3亿元。
最近,象山鑫亿鲜活水产有限公司动工建设多功能智能养殖池,科技含量很高:养殖池的底层铺着一层砂子,用来养殖虾、蟹等水产;水面上飘浮着塑料筐子,养殖梭子蟹;半空中悬挂着“机器手”,会定时投放饲料,或启动调温装置……“这是我们学校水产专业与自动化、信息化专业合作的产物,整合了多学科的力量,提高科技兴海的含金量。”项目负责人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