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河口村的大石上,竖着感谢浙江人民的诗。
浙江在线05月09日讯
青竹江边,枣树村的农家乐里传出自强不息的口号声;摩天岭下,阴平村鳞次栉比的新农房格外引人注目。
在这个“5·12”大地震的极重灾区青川县,翻天覆地的新变化,诉说着浙江援建者们的动人故事。灾区人们人人嘴里念叨着:“请浙江亲人常回来看看。”
日前,今日早报记者深入我省对口援建的重灾区——四川省青川县进行探访,并从今天起陆续刊发系列报道。
三年助力青川向上
浙江、青川,相隔2000多公里,却感觉近在咫尺。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全县幅员面积3216平方公里,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川、甘、陕三省接合部,有“大熊猫故乡”之称。
3年前的大地震中,青川县的4697条鲜活生命瞬间消逝,另有15000多人重伤,上百人失踪。青川县25万人口全部受灾,全县房屋倒塌、受损严重,城乡居民住房垮塌95万间,交通、电力、通讯、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系统全面瘫痪,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严重损毁。
根据评估,青川是列在北川、汶川之后的第三个极重灾县。
浙江受命于危难之际。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根据中央部署,浙江迅速调集人员、物资等奔赴对口援建的青川县,上万名援建者在青川洒下了辛勤的汗水。
民生优先,让老百姓满意
2009年7月底,嘉兴指挥部援建的房石片区内,人声鼎沸,当最后一片农房落成后,援建者们松了一口气。
至此,他们共计完成了7689户农房重建、1244户农房维修。
房石镇是青川县内13个重灾乡镇之一,虽然距离县城仅70公里,但山高路陡、弯多弯急,往返一次需要5小时以上。
但为了让灾区人民全部尽早住进新房,援建人员加班加点,最终完成了任务。
如今走在青川,道路旁“青瓦白墙、木栏花窗”的新民房错落有致,这些由我省援建的近4万户抗震性强的房屋,彻底改变了千百年来农户建设无标准、不设防的历史。
四处转了转,却看不见豪华的宾馆商场恢宏的形象工程。
而这正体现了浙江省在援建中抓住项目建设这个中心,优先安排事关民生和灾后恢复重建大局基础设施项目的思路。
震后青川饮用水成问题,指挥部将3亿元的设施埋在了看不见的青山绿水间,结束了近25万青川人长期饮水不安全的状态。
震后青川再次发生洪灾,指挥部投入3.69亿元,建造多功能防洪堤建设上,保护了500多公顷土地、近7万人口免受洪灾之患,并新增了217公顷的建设用地。
震后青川本就不畅通的道路更加崎岖,指挥部不修大路修小路。投入上亿元资金,为常年生活在深山中的青川人修建百余条通村公路、百余座让老百姓雨天过河不卷裤腿的“漫水桥”。
这些工程,看看不起眼,但确事事关乎民生。
青川的灾后重建,不仅汇聚了民心,也彰显了援建者的智慧。
“输血、造血”双管齐下
“浙江不是建了房子就完事,浙江援建工作带给青川的是强化造血功能,而不是单纯的输血。”
青川县委书记向此德说,浙江援建将给青川带来长期的效应,青川方面也将进一步巩固援建成果并使之长期化。
红光乡东河口村,是地震时青川县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大半个村庄被滚石掩埋,最大深度达上百米。
躲在树上逃过一劫的幸存者何应波说,现在村里的人因为有浙江的援建变得越来越好,不少人家养起了长毛兔,成为发家致富的重要“法宝”。
除此之外,在马鹿乡,湖州援建指挥部帮助建成蔬菜大棚种植基地、鸡苗生产基地;在七佛乡,完成种植加工基地;在楼子乡,完成袋料香菇生产基地……
据了解,浙江在援建青川硬件设施的同时,推出了“一乡一品”,集中力量发展优势项目的产业援建模式。
而除了眼下的发展外,如何放眼青川的未来,培养更多人才,也是浙江援建者们最关心的。
因此,被称为历史性援建项目的“智慧岛”工程应运而生。
“智慧岛教育园区建设,为青川教育硬件提速三四十年。”青川县教育局局长陈云表示,现在的孩子们可以在浙江援建的新校园里上课了。
由浙江援建的智慧岛教育园区位于青川县竹园镇,青川第一高级中学、青川职业高级中学、青川县教师进修学校以及青川体育馆等都位于园区内,这里已经成为青川的教育高地。
陈云介绍说,从2009年12月18日正式破土动工以来,经过浙江援建者8个月的艰苦奋战,3座学校首先完工,目前所有建筑已经全部完成。
上课时间,青川职业高级中学的同学围着来自浙江的新教学仪器告诉记者:“以前根本不敢想象可以在这么好的学校里上课。”
感恩,青川人在行动
在大地震发生后,有些镜头一直在人们脑海中留下深刻记忆。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当大量救援车辆开往青川县时,一个叫徐广的小学生站在马路边已经倒塌的学校前,手中举着写满“你们辛苦了”的牌子,高声向路过的人们致谢。
这一幕感人情景经过媒体传播后,这个可爱的孩子被大家唤作“举牌娃娃”。从5月一直到10月,徐广和他的同学一直举着牌子站在马路边。
66岁的老人雍如从,长年在海拔1200米的酒家垭山巅上为过往的援建人员提供感恩茶水,春去冬来、从不间断。
3年的援建圆满完成了,但像这样在援建中不断发生的情形,在援建结束后,依然在发生。
当我们再次回到新建成的马鹿小学时,五年级的赵芝泓等两位小朋友拿出两封书信,请来自浙江的我们交到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的手中,表达他们的感恩之情。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这时,熟悉的旋律在耳边响起,当全校800多名师生齐唱这首歌时,我们被感动了。
此后,在摩天岭下的阴平村,我们再次碰到了类似的情况。
“向阳居”农家乐老板邓钟拿出一份写给“温州援建指挥部”的书信,一再叮嘱我们交到援建人员的手中。“浙江人民的恩情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请浙江亲人多来阴平村走走看看,我们时刻欢迎浙江亲人。”
屡创全国之最的奇迹援建
这是一次奇迹式的援建,截至2010年9月底,浙江援建工程中有73个被评为四川省“天府杯”优质工程奖,其中金奖46个,银奖27个;还有16个项目被评为浙江省建筑工程“钱江杯”优质工程奖,在所有援建省份中名列前茅。
同时,浙江援建者也创下了诸多的全国之最。
援建学校最多:共援建学校48座,其中乡村学校42座。
援建卫生院最多:所有37个乡都建立了卫生院。
援建通村公路里程最长:1110公里。
援建桥梁最多:158座,包括108座便民漫水桥。
安全饮用水设施点最多:建设饮用水设施11000个。
援建指挥部最多:共39个指挥部,每个乡镇都有。
援建干部人数最多、工作时间最长:332名援建干部三年留在青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