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改革目标
基本形成新型贸易体制框架
①基本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新型贸易体制框架,国际贸易管理和促进体制等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与国际接轨。
②先进展示交易平台和便捷国际贸易通道基本形成,贸易便利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
③义乌市场集聚、辐射、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区域合作和产业联动加速发展。
④进口、转口贸易和服务贸易比重比2010年翻一番,具有知识产权、品牌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比重比2010年翻一番,带动国内就业2000万人以上。
改革核心
建成国际最大采购基地之一
改革试点的核心任务是,立足于实现国际贸易由规模数量向质量效益转变,将现在的国内小商品集散地,升级为国际最大的采购基地之一。届时,义乌将和纽约、迪拜、巴黎、伦敦、香港、米兰、东京、洛杉矶这8座世界级的购物天堂比肩。
未来的义乌市场,将是“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实现公平市场、商品归类管理。
义乌试点是全浙江的机会
对于义乌来说,获批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既是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改革试点,是属于义乌的机会,也是浙中城市群的机会,更是整个浙江省的机会。
在关注这一试点的专家学者看来,义乌明天的辉煌,不仅会造福义乌人,它将带动浙中城市群的进步,并辐射整个浙西南地区乃至全省。
记者:义乌试点获批后,对浙江有怎样的特殊意义?
姚作汀(省发改委副主任、省经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义乌是继国家设立9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又一个综合改革试点,是我省第一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也是全国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市综合改革试点。
成为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意味着浙江在转变国际贸易发展方式上拥有了先行先试权,不仅能够在国际分工中发挥独特作用,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而且有利于带动区域联动、推动内外贸共同发展。
记者:为什么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最终落户浙江?
姚作汀:这是由浙江经济发展特点决定的。首先,浙江既是经济大省、市场大省,又是外贸大省,改革意识较强让浙江拥有体制机制先发优势,良好的经济基础也为浙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条件。而且,率先发展的浙江,在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探索中,也率先碰到了一些体制机制性问题,最需要率先进行改革突破。
同时,浙江外贸商品多为一般贸易,产业链长、带动效应明显,尤其是义乌小商品,其发展关系着全国成千上万家中小企业。统计显示,全国有20多万家中小企业为义乌市场直接供货,带动产业工人就业超过1000万。这是广东等省的加工贸易特点所不具备的。
张汉东(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在我理解,将我国首个单设的国际贸易领域内的体制创新试点设在浙江义乌,既是国家重视区域发展战略的体现,也是义乌和浙江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
简单理解,今天“义乌模式”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国内中西部地区甚至海外的中东、迪拜等地批量复制,这种情况下,原来属于义乌市场的特有优势逐渐淡化。对义乌乃至整个浙江市场来说,在新的国际经济趋势下,传统的专业市场亟待乘上政策“东风”,增强特色优势。
外商来往义乌更方便
创造条件实现航空口岸开放等,建立便利国际进出的渠道。
◆解读
香港客商陈先生:每隔几个月,我就要回一趟香港。现在,义乌和香港之间,只有临时开通3个月的直航航线,我几乎都需要到其他地方转机,非常不方便。义乌试点获批后,义乌的国际航线一定会有所增加,外商进出义乌肯定更为便捷。
义乌的贸易方式将发生改变
探索实施与“市场采购”等贸易方式相适应的海关、检验检疫、税务、外汇、工商、互联网等一系列监管措施和办法。
◆解读
浙江师范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曹荣庆:义乌现在已经提出要发展生产资料市场,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转变。从生活资料市场转向生产资料市场,这将为义乌带来新的发展高峰。以后义乌的贸易不要只局限于小商品,包括一些大宗的生产物资设备等也可以集中在义乌市场采购,做出口,也做进口,做批发,也做零售。
物流网将会越来越发达
利用现代流通技术,建立共享式市场平台,推动流通现代化,加快形成具有示范效应、辐射能力强、可复制、可推广的物联网、互联网应用示范区。
◆解读
义乌市现代物流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黄旭光:被义乌人称为“内陆口岸”的新国际物流中心,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工,今年10月就将投入使用。未来,义乌还将吸引更多国际国内知名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到义乌设立区域性总部;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改变目前义乌集装箱车辆高达90%“重进轻出”的现状等。最终,义乌将成为具有域名和口岸功能的“始发港”和“目的港”,成为小商品国际物流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