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川,许多灾后重建的农家办起了“农家乐”,吸引不少游客。
浙江在线05月10日讯
青瓦白墙的民房、直通入户的自来水、点亮夜色的路灯,处处是拔地而起的新家园。
如今,走进青川,民居整洁漂亮,社区环境优美,当地百姓,喜从心来。
这一切,都是浙江援建后带来的巨变。青川的老百姓,切身感受到了援建给他们带来了更加美好的生活。
美丽乡村不是梦想
午饭时间,隔着青竹江看去,对岸的半山腰上,一幢幢绿瓦白墙、木兰花窗、悬鱼吊瓜的民居掩映在田园中,袅袅升起的炊烟渐渐和蓝天白云连成了一片,仿佛还能听见牧歌声。
这不是世外桃源,而是摩天岭下的一个小村——阴平。
这个在地震中变得满目疮痍的小村落,如今已经换了一副模样,成为了浙江援建的一张金名片。
走进阴平村二组,穿梭在具有浓郁川西北特色的“穿斗结构”新民房中,心情惬意。
吃过晚饭,“向阳居”农家乐老板邓忠、“四宏园”农家乐老板梁仕伦坐在一起,给我们讲述了这个小村的重生。
阴平村辖4社369户1254人,因阴平古道而得名。这里地势开阔、土地肥沃,是三国时期的屯粮之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2004年开始,青川县委县政府将阴平村作为区域内重点打造对象,“农家乐”成了这个小村的新鲜事物。
几年下来,正当村民们有所积累,展望未来时,大地震却一下掩埋了他们所有的希望。阴平村90%以上房屋遭到破坏,逐渐红火的农家乐毁于一旦。
温州援建指挥部入川后,在古朴的青溪大地开始帮助当地百姓重建家园,阴平村也迎来了希望的曙光。
温州援建指挥部来到阴平后,很快明确方向。要把阴平打造成为“川北生态休闲示范村”、建设“阴平乡村旅游示范村”的目标,唤起了全村上下的决心。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全村300多间房屋先后建成。村子内,用鹅卵石堆砌的小花坛,青砖铺就的路面,香飘四溢的果园,甚至果园外到处可见的木栅栏,已成为阴平最大的亮点。
一个田园风光优美,乡土风味浓厚,保存着原生态自然特征的新阴平诞生了。
梁仕伦说,地震发生后,村里人都觉得很迷茫,房子没了,村子没了,事业没了,信心也没了。可来自浙江的援建人员,不仅在短短一年内帮他们建成了更漂亮的村子,还使他们学到了更多关于做好农家乐的经验。
“这两年,我们这里的农家乐个个赚了钱,多的人家甚至赚了二三十万元,这和浙江的亲人们是分不开的。”梁仕伦说。
地下“埋”了3亿元,村村通了自来水
青川县的地貌特征,可以形容为“九山半水半分地”。自古以来,山里的老百姓都是靠下山背水或者“自流水”生活。
大地震后,青川县范围内4942处供水设施严重损毁,加之地表水源保证率低、地下水位下降等因素,全县有24.68万人处于饮水不安全状态。
因此,浙江援建指挥部投入援建资金3亿元,全力打造青川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1000个集中供水设施、一万个分散式供水设施等。
青川县石坝乡,村民赵春秀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啦啦流进了桶里,这在以前,是全村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石坝乡坐落在大山深处,这里平均海拔1300多米,地震发生前,饮用水问题就一直是村民们的心病。而大地震发生后,原本一些天然水源遭到破坏,更让全乡的生活用水吃紧。
眼看着一些住在高山上的乡亲们每天要走几公里山路,背着沉甸甸的背篓上下,来自浙江的援建人员们,把为村民们开通自来水,当成当务之急的一件大事。
对口支援的丽水援建指挥部投资了100多万元,率先启动了农村饮用水工程。
可要在大山里找到好水源并不容易,这些地方通常都是荆棘丛生,山路难行,考察人员一趟趟进山出山,身上不知不觉留满了被荆棘划破的伤口。
更要命的是,好不容易全乡的水管网道铺设差不多了,又遇上了特大洪水袭击,不少村社又开始断水,许多工作又要重新再来。
但来自浙江的援建者们毫不气馁,加班加点,重新对受损的饮水工程进行修复加固,终于让石坝乡的村民都喝上了自来水。
而同样的甘泉,在各个指挥部的努力下,通过一条条管线,流进了青川县辖区内的各个乡村居民家中。
用援建指挥部工作人员的话来说:“这些自来水设施,大部分埋在地下,看不见也不起眼,但却真正为老百姓做了实事。这3亿元的投资,值。”
70盏路灯照亮乡村之夜
青川县桥楼乡,地处青川最西北。
现在,一到夜晚天色变暗,乡里的70盏太阳能路灯就齐刷刷地亮了起来,吃了晚饭的村民出门散步、窜门、娱乐,十分自在。
可在浙江省的援建人员到来前,这个偏远的山乡是没有路灯的,以至于,在村民们的印象中,路灯只是城市的象征,不属于这个一到夜晚就一片漆黑的小地方。
浙江的援建队伍第一次来到桥楼乡时就特别不习惯。为村民们解决这个存在多年的问题,放在了援建人员的心上。
经过研究,援建人员提出在连接县城和外界的121县道以及乡里的主要道路上安装多盏路灯,可这灯怎么装、装什么灯,也是大有学问。
“一次性在这个乡里安装多盏路灯,不但用电量突然大增,而且今后乡里还要承担不少电费和维护费用,不如安装太阳能路灯吧。虽然安装费用比普通路灯略高,但今后的成本却可以节省不少。”
很快,乡里高高矗立起了70盏崭新的路灯。
来自瑞安援建指挥部的王铁夫还记得,当乡里的路灯第一次亮起时,乡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开心极了。那一晚,他们的心情也被点亮了。
桥楼乡村民文再会笑着说:“以前这里一到天黑,路上就没人了,出门不方便也不安全,现在有了这些路灯,连女人都敢走夜路了。”
除了桥楼乡,这样的太阳能路灯还在重建后的乡镇、村落里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夜色中的新青川增添了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