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0日讯
昨天,带着第12届亚洲物理奥赛金牌,浙江唯一参赛选手、杭州二中高三学生王雨晨从以色列启程,载誉归来。
此前,记者曾专门连线当时正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参赛的王雨晨。这个已经获得保送清华大学资格的大男孩,从去年底开始,通过层层选拔,成为中国队的8名代表之一。
数学、物理、化学等等的奥林匹克竞赛(以下简称奥赛),由于曾经深陷加分泥淖,现已成为一个敏感的字眼。而对于奥赛生,多数人的唯一感觉就是:他们对公式、数字、实验仪器有种神奇的执拗,能屡屡解出一般人看了就云里雾里的题目;奥赛,更像是一场机器人间的考试比赛。
但透过王雨晨的以色列9日行,记者却发现奥赛温情有趣的一面。
9天比赛,游览为主
“9天比赛,就是来玩,顺便考个试。”王雨晨这样形容本次出国比赛。
他告诉记者,“昨天,我就在逛街、自由游览中度过。”
记者看了下官方提供的学生行程安排表,这批来自17个国家的百余名选手,从5月1日到达以色列特拉维夫到9日各自回国,基本上是每天6:00起床,23:00熄灯。在这每天近20个小时里,主要事情是旅游——古城迦法、老街区Neve Tzedek、耶路撒冷橄榄山。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当天,一考完,所有学生就被拉到死海去旅行。
在王雨晨看来,像亚洲物理奥赛这样的国际化舞台,除了考场内要比拼理科知识,考场外世界各地的佼佼者还要来较量人文知识,“每天玩,那是有含金量的。不事先做功课,玩起来都觉得比较‘吃力’。”
奥赛现场,像格子铺
亚洲物理奥林匹克竞赛每年举办一次,是亚洲及环太平洋地区最有影响力的中学生物理竞赛之一。这项比赛分为实验测试和理论考试两部分,各需5小时大战。
实验操作比赛,需要进行光学和电磁学两项实验,两个半小时一项,要求参赛选手使用各种物理方法,采集、分析数据,形成报告。看起来,参赛选手既需要用强悍的知识体系完成操作,还要激发井喷创造力,进行开发设计。
本次亚洲物理奥赛的官方网站,全程记录了一群孩子吃玩学赛的方方面面,一解奥赛的神秘面纱:比如大家比较好奇的奥赛比赛现场,布置得非常人性化,有点像格子铺,跟国际性大会的同声传译间相似;每个格子间有一张桌子;除了硬邦邦的试卷和实验器械,两场比赛组委会都在桌上为选手们准备了这样几个小物件:台灯、闹钟、笔、草稿纸、水、饼干、巧克力和一张求助牌。
钟爱竞赛,是个“考霸”
按照时下人的观点,王雨晨是个“考霸”:从小学六年级到高三,全国级的、世界级的数学、物理竞赛,是他的主要经历,而且奖项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竞赛那么有意思吗?”记者很好奇。
王雨晨跟记者分享了他小时候一个理科老师跟他讲的一句话:“老师说,成绩好的学生,应付高考应该是没有问题。那高中三年,你不搞竞赛干什么好呢?”
他有点陶醉地感叹:“我真的对数学、物理有兴趣,钻研竞赛的内容,是一个我可以体验科学、探索科学的过程。它不需要应试,保护了我对科学的这份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