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学军在调解工作室汇报工作心得
浙江在线杭州5月10日讯 (法制日报记者 陈东升) 5月10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上图左一)参加完陈辽敏荣誉称号命名表彰大会后,前往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法院,实地参观考察朱学军法官调解工作室。
朱学军法官调解工作室是浙江法院系统第一个以法官姓名命名的调解工作室。成立两年来,成功调解了1880起纠纷,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金牌和事佬”,朱学军先后获得了“浙江省十佳调解能手”、“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等荣誉称号。
上午10时左右,王胜俊来到江干区法院的朱学军法官调解工作室,陪同考察的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齐奇院长把朱学军介绍给王胜俊,说:“这是一位有本事的法官。”王胜俊点头微笑说:“知道,我今天是慕名而来学习的。”共和国首席大法官的手与基层一线办案法官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朱学军向王胜俊汇报说,调解是一门做人思想工作的艺术,工作室成立两年来,他们创造性地总结了入门、入耳、入心、入脑和入魂的调解工作“五入法”。
指着墙面上的《百字调和歌》和《心语》,朱学军念了起来,“盘古天地开,阴阳从此明,为何人最贵,是因道厚敦……”“世事难,相聚缘,家和子孙欢……”他解释说,当遇到双方当事人剑拔弩张、面红耳赤的时候,引导当事人去读一读这些,往往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做的都是小事情,比如耐心听当事人唠叨,用方言与他们说上几句。”朱学军指着坐在对面的齐奇,用上海话说,“齐院长,侬是上海人,我上海话也会讲的。这方言一说,心理距离不就一下子拉近了吗?”
江干区人民法院院长叶青介绍说:“朱学军还是个博客和微博名人,在网络上有许多粉丝呢。”
“工作做得好,小伙子长得又帅,有粉丝是自然的。”王胜俊点头赞许。
“朱学军,王院长也要当你的粉丝了。”齐奇插话。
“当好一名和事佬不是件容易的事。”听完朱学军的介绍,王胜俊说,我说四点学习体会。
第一,你有深厚的群众感情。比如来个安徽淮北的北方人,你说普通话杭州话,他听不懂。你学了方言,讲几句方言,就拉近了与他的感情距离。所以,要用群众能听懂的语言,要用群众能接受的方式,这样调解起来效果才会更好。
第二,有丰富的社会知识,司法水平是知识、阅历和经验的整合。如果你对当地的社情民意不了解,社会经验又没有,就事论事,套法律条文,那是解决不了矛盾的。
第三,要有一定的法律水平,不管你以什么方法结案,都必须依法办事。灵活、人性化都是对的,但必须依法调解,不依法调解和事佬是做不下去的。
第四,要有耐心。大矛盾小矛盾都有它形成的原因和背景,调解就是法官了解事情经过、进行基本判断的思维运转过程,一定要有耐心。
参观完调解工作室,王胜俊一行又来到法院南楼四楼会议室,观看朱学军调解一起家庭纠纷的电视录像。两个儿子相互推诿,不愿意赡养父亲。朱学军到场后,情理法一同说,一家人终于尽释前嫌,握手言欢。
“真人真事,比电视剧还感动。”看完录像,王胜俊感慨地说,近年来,中央提出了“三个至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最高法院也提出了“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人民法院人民性”、“调判结合、调解优先”、“公正、廉洁、为民”等司法理念,今天在江干区法院这一基层法院,发现这些理念都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落实。朱学军法官调解工作室能成为矛盾调解的知名品牌,正是体现了司法为民的理念、和谐的理念、创新的理念。
“调解是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的司法。能做好调解工作的法官就是高水平的法官。”临别时,王胜俊再次紧紧握住朱学军的手,对在场的各级法院院长叮嘱说,“基层法官很辛苦,很不容易啊。从我开始,我们要更加关心基层法官的身心健康,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执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