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4日讯
5月12日,杭州海关对外公布1-4月浙江外贸运行情况。数据显示,1-4月浙江省外贸进出口实现平稳增长,4月份当月出口值创历史新高。
前4个月浙江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920.5亿美元,同比增长26.5%。其中,1-4月浙江省出口627.4亿美元,同比增长26.1%,进口293.1亿美元,同比增长27.4%,出口、进口增速分别低于全国平均增速1.3和2.7个百分点。
4月份,浙江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255.8亿美元,同比增长26.6%,其中出口180.8亿美元,同比增长31.1%,环比增长14.1%,月度出口值创历史新高;进口75亿美元,同比增长16.9%。
对于当前浙江外贸情况,杭州海关统计分析专家认为有三方面问题值得关注:
其一,大宗商品进口受国际价格上涨的影响更趋显著。1-4月,浙江省原油、铁矿砂、对苯二甲酸和大豆的进口均价分别为每吨700.9美元、每吨146.7美元、每吨1383美元和每吨595美元,同比分别上涨31.1%、46.3%、46%和32.7%。
前期进口快速增长主要与进口大宗商品价格上升有关,但这种价格上涨必然会抑制进口需求。在企业需求不足,库存水平较高的背景下,库存调整使得进口需求减缓,所以进口增长难以持续,并出现较快下滑,这也导致浙江省4月进口值环比出现下降。
其二,淡季电荒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将逐步显现。目前遭遇7年来最大电荒的浙江,电力缺口达200万千瓦,这一缺口还有可能进一步扩大。今年1季度,浙江全省被限制用电的企业达到了50多万户次,不少企业面临“开三停一”、“每周停二”的尴尬。而在限电管理中,部分中小型民营企业往往首当其冲,这对于占据了浙江省进出口总值半壁江山的民营企业来说后续影响将会进一步扩大。
其三,贸易顺差可能引发新一轮的人民币升值争端。4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举突破6.50整数关口,从4月6日到29日连续19个交易日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总共升值574个基点,月涨幅达到0.88%。随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不断走高,汇率问题正日益成为依靠出口为主的浙江省外贸企业躲不开的一道难题。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会降低进口成本,特别是大宗商品和资源成本,从而缓解企业和消费者面临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势必对出口产生影响。
对此,海关专家认为在逐渐失去低成本、价格低廉的外贸竞争优势的背景下,浙江外贸亟须调整外贸进出口结构,适度增加非生产性产品的进口、大力增加加快贸易转型升级所需的国外先进设备、技术、人才的进口是优化进口结构的方向。同时,要加强传统出口项目和新兴产业的出口力度,提高现代服务业的跨境服务能力。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国际市场原材料供需状况、价格走势的监测与研究,引导企业合理把握进口节奏,同时引导和推动企业“走出去”战略。而广大外贸企业应把握市场动向,努力改善出口市场结构,在保持对传统贸易国家平稳增长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兴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