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在线05月20日讯
“打击‘山寨’急救车,不能今天抓了,明天放了,后天再开始,要按照上限处罚,实行常态管理,彻底摧毁。”市公安局党委委员、交警支队长曾绪贤在打击“山寨”急救车专题会上如是说。
有关“山寨”急救车一事,副省长、市委书记陈德荣和市委副书记、市长赵一德高度重视,此前分别作过多次批示,要求以对人民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加以解决。昨天,市交警支队、市卫生局、市运管处、市工商局等相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部署联合打击“山寨”急救车,并公布了专项治理初步方案。
方案要求,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通过开展联合执法,形成整治合力,严厉打击“山寨”急救车的违法营运活动,规范医疗急救行业秩序。
专题会还确定,将成立联合专案组,分门别类对查扣的“山寨”急救车,按照处罚上限予以处理。同时,各部门还公布了举报电话,接受市民举报。成效
3天查扣“山寨”急救车82辆
昨日,交警部门介绍,“山寨”急救车集中整治以来,截至5月19日,全市共出动警力1778人次,累计查扣“山寨”急救车82辆,拆除警灯、警报等警用装备14副,有效打击了“山寨”急救车的非法营运行为。
专题会上,相关部门达成共识:将成立联合专案组,分门别类对查扣的82辆“山寨”急救车,按照处罚上限予以处理。
根据《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第58条规定:未取得经营许可证或者使用伪造、涂改、无效的经营许可证、车辆营运证从事出租车客运经营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这也就意味着,这些“山寨”急救车车主将面临最高达3万元的罚款。
4条举措严打“山寨”急救车
昨日,根据专题会初步协商,相关部门还联合公布了打击“山寨”急救车的专项治理初步方案。
方案初步确定,专项治理从5月16日开始持续到12月31日,分三个阶段进行。5月16日至6月15日将集中治理。集中治理期间,按照“堵疏结合”原则,将由交警部门牵头,联合市卫生局、市运管处、市工商局开展集中行动,遏制“山寨”急救车上路营运,挤压非法救护车的生存空间。
哪些属于打击对象?交警部门表示:“山寨”急救车主要是指未经有关部门审批,非法安装警灯、警报器、改装标有各类急救标志,从事运送病患人员的汽车。
方案确定4条治理举措,严厉打击、查处非法营运的“山寨”急救车:
1.加强源头管理:严把救护车装备配置、安装警灯警报器的审批。同时,增加救护车配置数量,以满足当前医务急救的需求。
2.加大打击力度:依法严查非法救护车违法营运等行为,严禁为非法救护车喷涂“120”、“急救”、“医疗急救”等标识图案。
3.建立举报机制:建立有奖举报制度,鼓励市民举报非法救护车违法营运行为,形成群防群治的良性互动。
4.加强宣传教育:对医患人员及家属开展“杜绝乘坐‘山寨’救护车”教育活动,有效挤压非法救护车的生存空间。
收受非法车主财物,最严可能要辞退
打击“山寨”急救车,卫生部门责无旁贷!如何铲断“山寨”急救车的利益链?打击“山寨”急救车后,如何保障病人对急救车的需求?
昨日,市卫生局医政处处长朱国晓接受了记者专访,回答了众多读者关心的三个疑问。
1.“山寨”急救车为何有生存空间?
据介绍,目前市急救中心拥有救护车辆仅30辆,基本上满足了市区院前急救转运、重大灾害伤亡事故抢救等急救保障需求。根据国家有关要求,以市区常住人口300万计,急救中心需配置急救车辆60辆,这与现有的情况相距甚远。“出院病人对急救车转运需求特别大,而急救车目前主要承担院前的运送任务,二者之间有个较大的缺口,这也给‘山寨’急救车提供了可乘之机。事实上,大部分‘山寨’急救车目前做的也是这部分‘生意’。”朱国晓说。
2.如何铲断“山寨”急救车的利益链?
据记者调查,“山寨”急救车之所以“生意兴隆”,背后是一些医院的护工、保安、甚至是护士拿了“好处费”,为“山寨”急救车招揽生意提供了病人信息。
如何铲断利益链,彻底整治“山寨”急救车?朱国晓透露,市卫生局已下发通知,要求各医院强化医院停车场管理,禁止非法救护车辆停留。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护工、保安等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严禁向“山寨”急救车透露病人信息,收受非法车主财物,对违反有关规定的员工要严肃处理,严重者予以辞退。
3.如何保障病人对急救车的需求?
一方面急救车辆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出院病人对急救车转运需求特别大?彻底打击后,如何满足这部分病人的需求?
朱国晓说,卫生部门将通过三种途径予以解决,一是要求各医院按床位规模配齐救护车辆,并发挥救护车应有的使用功能,承担医院有需求病人的转运任务;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增加救护车的配置数量,目前有关申请报告已在起草中;三是积极探索,引入社会力量举办病人转运服务机构的相关机制。

记者黄忠王永胜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