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5月20日讯 今年以来我省降水偏少,浙江大地有点渴了。今天,记者从省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目前我省正遭遇1951年以来同期降水量最少的时期,舟山、台州等部分海岛近10万人出现饮用水供水困难,但前些年建设的水利基础设施正逐步显效,全省尚未发生大面积旱情,局部旱情较重的海岛及山区正有序抗旱。
目前,全省平均降水量仅267.7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50.4%,嘉兴、舟山偏少60%以上。全省水库总蓄水量占可蓄水库容的67%,玉环的水库最“渴”,蓄水率仅10%;其次是舟山,为28.09%。部分江河站水位处于历史同期较低水平。
一些山区的“靠天田”和嘉兴南部农业生产出现一定旱情,其他地区饮用水供水正常,各地向城镇供水的大中型水库的蓄水量基本能保证50天至80天以上正常供水需求,农业生产用水也基本正常。
出现旱情的部分地区已积极行动起来。记者连线多地了解到,普陀、安吉、德清部分乡村已采取限时供水措施,嵊泗的黄龙岛、普陀的白沙岛和虾峙岛近期开始用船运水进岛,解决居民生产生活用水。
省防指办要求各地对旱情引起高度重视,按照预案加强用水管理,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确保重点、统筹用水管理,确保正常的生产生活用水。
为缓解旱情,至5月17日,引江济太工程引水入湖10.0亿立方米,太浦闸向下游供水2.8亿立方米,有利于维持杭嘉湖东部平原河网水位。
据省气象部门预测,5月底前我省没有大范围的严重降水,晴多雨少,以局地性降水为主,少雨的不利影响将更加明显;大部地区六七月降水量接近常年或偏少,且入梅可能偏迟;夏季有阶段性较严重高温干旱。
根据目前水库的蓄水分析, 5月底前全省供水水源基本有保障,但农业旱情特别是山地和“靠天田”的旱情将会进一步发展。六七月份如果降雨增加,干旱情况会得到缓解。
省防指办负责人表示,尽管我省局部地区出现旱情,但全省并未发生大面积旱情,这与多年的水利建设开始发挥效益密不可分。据了解,随着老虎潭、沐尘等列入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等重点水源工程投入运行,我省水库调蓄能力进一步增强;舟山大陆引水、长潭二期供水(向玉环)、洞头供水工程、象山白溪引水工程和海岛地区的海水淡化等项目的实施,使传统易旱地区实现了跨地区调水,基本解决了该地区的用水难题。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的实施也改善了广大农村的饮用水保障,为今年的抗旱工作发挥了很大作用。
水利建设使平原河网的抗旱能力也增强了。这些年持续开展的万里清水河道疏浚工程,提高了平原河网的蓄水量并改善了河网水质。
此外,各地充分利用去年12月降水量较多的时机,合理增加水库蓄水量,使我省现在抗旱的回旋余地较大。
省防指办有关专家分析,若出梅后台风影响推迟,则可能会发生夏秋连旱,我省可能发生严重旱情,特别是舟山、宁波、台州的城镇供水将有较大影响,农作物受灾将较严重。
“我们现在不能只盯着‘旱’。”省防指办提醒,我省已经入汛并即将进入主汛期,在防旱的同时不能忽视防汛。我省旱涝转换快,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发生过上午抗旱、下午强降水后立即转入防汛的情况。因此,要始终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
据了解,我省已11年没发生过流域性大洪水、3年没有台风正面登陆,因此出现极端情况的概率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