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给儿子喝牛奶。 徐晓春/摄 |
“擦皮鞋……”面对生硬而又热情的招呼声,多数时候,人们头也不回地走过。
可最近,在温州市区水心一带,这句话却让记者留步。
重复这句话的是个男人,瘦瘦小小的,蹲在路边。像别的擦鞋匠一样,他的脚边就摆着擦鞋布,但擦鞋布旁多了一只竹篓,竹篓里装着一个依依呀呀的小男孩。
他一边擦鞋,一边不时侧过头,看孩子几眼。
他说,这是他的儿子。
他叫袁舟明,来自四川地震灾区广元市,家住苍溪县石马镇清平村。现住在温州市区葡萄棚一处不足5平方米的出租房内。
今年39岁的他,佝着背,黑黑瘦瘦的,手上长满老茧,看起来更像50多岁。背篓里装的是他的儿子,刚刚2岁。
袁舟明家里有三兄弟,他排行最小。他父亲很早就过世了,家境困难,兄弟三人个个自顾不暇,连在地震中变成危房的住房,也没有钱修复。
袁舟明从广元来温州打工,曾在一家铝制品厂上班。但在温州养家糊口,也不那么容易。一旦下班或者厂里放假,他就做起擦鞋匠,一分钟都舍不得浪费。
袁舟明说,从今年2月以后,他几乎每天都背着儿子出来擦鞋,因为老婆跑了。
2008年,袁舟明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个姓汪的女人,不久,两人就在一起了。
2009年4月17日,他老婆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剖腹产,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叫袁旺。
可“袁旺”这个名字却没能让这个贫困的家庭旺起来,因为出世时未足月,小袁旺被检查出患有败血症,袁舟明几乎花尽了自己的全部积蓄,才把儿子治好。
然而祸不单行,上班时,他又不慎将右手两根手指弄断。
2010年农历四月的一天,他老婆撑不下去了,跑了。袁舟明眼睁睁地看着她坐上一辆出租车,绝尘而去。
他说,那一刻,他真的很绝望。
袁舟明徘徊了好几天,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甚至不知道该怎么给儿子喂奶,怎么换尿布。
但孩子的哭闹声最终让他明白了一件事:他还有个儿子。
喂奶、换尿布、洗衣服……一切从头学起。可接下来的问题是,工作怎么办?
袁舟明决定带上儿子重新出门找工作。但用人单位一看到他拖着这么一个“拖油瓶”,纷纷摇头。
有一次,袁舟明通过老乡介绍,找了一份安装空调的活。可他带着孩子在工作的地下室待了三天,两人都感冒了。
接着,他又辗转找到了一份扫地的工作,但每天凌晨4点就要起来清扫。袁舟明看着睡梦中的儿子,不忍心叫醒他,但又不放心丢下他,不得不再度放弃这份工作。
因为手指受伤,有不少活,袁舟明都干不了。最后,他想到了擦鞋,比较自在,又可以兼顾到孩子。
今年2月,他重新拾起老本行。每天早上,他背着儿子7点出门,一路走到水心一带擦鞋,晚上6点回家。中午,他就在温州杏花路旁水心乐园9号一家早餐店吃午饭。点了一份糯米饭,两个实心包,一碗紫菜汤。他将带着肉末的糯米饭一口一口地喂给儿子吃,自己只吃实心包。
对袁舟明来说,眼前最切实际的问题是,如何多攒钱,让儿子也能像别的孩子一样进幼儿园。
“现在我一天能赚三四十元,多的时候有七八十元”。袁舟明没有和别的擦鞋匠比过收入,但他觉得他赚的应该不少。
“每擦一双鞋收费2元,但不时有人三元、五元地给。有时候,我还没反应过来,别人就走了。”有一次,他帮一位男子擦了一只鞋,那个男子竟塞给他300元。
袁舟明常在杏花路延生堂门口擦鞋。延生堂的员工汪小梅是袁舟明父子俩的“老熟人”。在袁舟明忙着擦鞋时,汪小梅经常帮忙看孩子,逗得孩子咯咯直笑。她还会不时地拿一些钙片、维生素片给孩子吃。
在杏花路水心大厦对面开房产中介的杨女士,经常看着袁舟明背着孩子、拿着擦鞋工具从门前经过。这个男人小心翼翼呵护自己孩子的样子,她印象很深。她给袁小旺找来一大袋衣服,还发动朋友一起来帮忙。
还有袁舟明每天中午都去吃饭的那家早餐店的老板娘,几个月来,袁舟明每顿中饭通常都消费5.5元,但老板娘从来只收他5元,还不时地将店里的鲜奶送给小袁旺。
当袁舟明背着儿子走在街头的时候,经常有很多陌生的市民主动跟他打招呼、逗孩子玩、给孩子买零食。
以后的日子,怎么过?他没有想太多。总之,他很感谢杏花路上的这些“邻居”。
他说,他会努力赚钱,养大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