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5月21日讯 敞开大门访民意,打开心扉听民声,我省警方自今年初开展开门评警活动以来,主动请群众“挑刺”、虚心听群众建言,这种做法已成为各地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的常态。
省公安厅副厅长张景华坦言,广大民警要把开门评警活动作为自觉的常态化警务行动,绝不能将其视为在满意度测评之时的权宜之计和“走访拉票”,绝不能使其功利化。只有真正了解掌握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对象的实际需求,公安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真正顺应群众的期盼和要求。
“我的案子到底什么时候能破?”今年初遭遇入室持刀抢劫的富阳人蒋女士质问。富阳市公安局刑警大队队长董军当场答复,刚抓获一个入室抢劫团伙,很可能与这起案件有关,将在核查确认后及时告知她。在富阳警方日前开展的请千名当事人进门“挑刺”活动中,各种“火爆”场景不时出现。
截至今年4月底,全省公安机关已走访群众93万人次,走访单位11万家,征求意见3.5万多条,调解矛盾纠纷近5万起,清理化解信访积案1600多起,制定出台便民利民惠民措施3700多条。
海宁市移动公司通过手机随机抽查发现,该市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满意率达99%。海宁市委常委、公安局长张顺荣说:“高满意率固然可喜,但1%的不满意率更需引起重视。”为此,该局在全市各镇(街道)聘请2500名评议员,请他们勤做“啄木鸟”,多报忧、多“挑刺”、多提建议。
“想不到我也有机会当警察!”近日,江山市淤头镇高路村党支部书记严方兴和一些村民代表,先后到淤头派出所与民警同吃、同办公、同处警,全方位体验派出所工作。所长陆绪良说,通过零距离接触,既可有效加强警民交流,又能听到群众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建议。
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剩勇说:“‘思路跟着上面走、工作等着上面派、成绩盼着上面评’,这是以往存在的认识误区。而将评判权交给群众,使民意成为公安工作的试金石和风向标,这对政府其他执法部门也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