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23日讯
不久前,杭州109位残疾人发起成立了杭州市肢残人汽车俱乐部,分享展互助服务。日前,记者走近这群特殊的驾驶员,感受他们驾车的幸福与烦恼。
在杭州洪进婚姻咨询服务所见到洪进时,他刚从外面办事回来,稳稳地停好车后,拄着拐杖下了车。刚刚顺利调解完一桩离婚官司,洪进的心情很好。“短短半年多,我的车已经开了4万多公里。”洪进说,自从有了驾照,工作效率提高不少。
两岁时患小儿麻痹症,洪进留下了右腿萎缩的后遗症,初中毕业后,在常山老家办过工厂,结果赔了本。2001年他到萧山打工,一边工作一边自学,顺利考取了律师执业资格证书,开始了二次创业。“律师最关键的是调查取证,而取证就要到处跑,这对于残疾人来说,难度就更大了。”由于工作关系,洪进一直希望能有机会自己开车。一次,他在外地办案,偶然发现了一种由摩托车改装的四轮残疾车,于是想方设法买来一辆,但车速较慢,出行也不太安全。
去年4月,针对残疾人驾车的新政出台后,他兴奋地赶去报名,很快考出了驾照。拿到驾照的那一天,他喜极而泣。他说,健全人很难体会他当时的心情。
与洪进不同的是,同样是右腿残疾的赵云飞是杭州一家汽车俱乐部的创办人,她的工作就是为都市有车一族服务,经常与汽车打交道,但过去,由于身体原因无法开车,那种尴尬是健全人无法体会的。
“80后”的赵云飞,眉清目秀,初见坐在办公桌前的她,记者还以为认错了人。“获得驾驶证后,半多年内,我的车程已近两万公里。”赵云飞说,她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去自驾游,这既是她的工作一部分,也是她的兴趣。
相对于赵云飞,双下肢残疾的戴正泉仍小心翼翼。半年多时间,里程不过500公里。“我只上过一次高架,还没有上过高速。”他笑着说。
记者坐上戴正泉的车,发现改装过的驾驶装置,明显比其他车要复杂,因为他是双腿残疾,完全依赖双手操作。右手拉起油门起动,而压下则是制动,另一只手则通过方向盘上的圆球控制方向,虽然动作娴熟,但他开起车来还是异常小心。“到现在我还保持着零事故、零违章的纪录。”戴正泉说,自己最想证明的是,残疾人驾车,可以和健全人一样开得很安全。
残疾人开车就好像鸟儿能展翅飞翔,那种感觉无比美妙。肢残人杨建中说,他们现在遇到幸福的烦恼,最大的难题还是很难找到合适的停车位,特别是在一些商场和公共场所,车子要停得很远,再返回办事,对于他们来说很不方便。
杨建中的女儿目前在澳大利亚定居,他也有机会感受发达国家对残疾人驾驶员的人性化关怀:在澳大利亚的公共停车场,最方便的停车泊位是预留给残疾人的,即使车位再紧张,也无人抢占。他说,随着残疾人驾驶员越来越多,迫切需要有关部门把这件事列入议事日程,这不仅是方便残疾人的事,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公共交通工具应当逐步达到无障碍设施的要求。有条件的公共停车场应当为残疾人设置专用停车位。
去年1月1日起施行的《浙江省残疾人保障条例》规定,公共停车区应当设置方便残疾人的专用停车泊位,并为残疾人停车提供方便和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