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共杭州市委文件出台,编号第一的就是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其中一个目标,就是到2020年人均年阅读量、读书时间等城市读书指标,接近发达国家主要城市的水平。
而据有关数据统计,在2008年左右,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人均一年阅读量已经超过了40本左右。
建设学习型城市要读书,又该读些什么书?
5月21日,由杭州市文明办、市委党刊《杭州》杂志社联合举办的“西子大讲坛”开讲,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的王福和教授认为,我们推进学习型社会,可以先从读“经典”开始。
经典范围很广,涉及各个学科。王教授推荐了几本好书:如果你想开启外国文学的大门,推荐三把“钥匙”——《希腊神话》、《圣经》、《一千零一夜》,很多西方的近现代文学,都是从这三本书中汲取营养的;
如果你没有疾病,但又不健康;如果你什么都不缺,却又觉得不够幸福,可以看看《第三状态》,它涉及社会、心理、医学等诸多领域,还有一些实用技巧,帮助你摆脱亚健康。
读完经典后,很多东西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对人的影响却是潜移默化的,它会让你买东西的时候自觉排队、看电影的时候不说话、听完音乐会后恰到好处地鼓掌。
孩子要不要读经典?
讲座后,有家长问了这个问题。
王教授讲了自己的经历:小时候看了很多连环画,如《红楼梦》、《西游记》,长大后重新拿出原著细细读了几遍;然而到了年纪大的时候,发现留在脑子里的还是连环画的影子。
经典当然要读,我们说增长阅历,“阅历”首先是从“阅”开始的,多读书读好书是基础;当然,孩子读经典,要选择他们容易接受的方式,比如画本等,一开始就读原著,会让他们觉得晦涩,时间长了会失去对阅读的兴趣,那反而变得拔苗助长了。
据都市快报 记者 王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