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25日讯
“帮我去买一瓶消毒水,马上送来,多少时间?”随着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近年来花钱买时间的观念逐渐被市民接受。跑腿公司也随之兴起,相应推出“代挂号”、“代买药”等服务,但因此产生的经常被认为是“号贩子”等问题也让他们频遇尴尬。
“跑腿”认为很冤枉:代挂号被当成号贩子
5月23日上午8点,温州小男孩跑腿公司的一名业务员在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挂号时,被医院方以“熟面孔”的理由认为是“号贩子”请到了保卫科,并联系了当地派出所。这时该名业务员已在医院的挂号大厅排了3小时的队。
昨天,记者与该名业务员取得了联系,她坚持跑腿“代挂号”业务的合法性,表示自己很冤枉。她向记者出示的客户代挂号信息,其中包括客户的地址、姓名、身份证号码等。她告诉记者,委托人是一名来自台州温岭的老客户,她也经常接到称是该客户朋友的“代挂号”单子。
这位47岁的业务员对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的号源和挂号流程十分熟悉,“有些医生看病的人多,都需要晚上12点就排队。”她表示,自己并非占位买卖,而是与客户达成一对一的委托关系,不应属于“号贩子”。
“代挂号我们不是经常接,一个耗时间,常常要凌晨就开始排队;一个就是经常会被当成‘黄牛’。”温州小男孩跑腿公司的负责人小陶透露,“育英儿童医院的专家号不多,常常要凌晨就开始排队,附一医的挂号大厅7点左右开门,跑得慢了就没号了。”小陶说,专家号数有限,若在一个窗口没排到前6位,还不一定能挂到号。在他们公司,这项业务根据排队时间长短收费,一般附属育英儿童医院的挂号业务80元起价,市儿童医院为60元起价,附一医和附二医则30元起步。
院方认为很无奈:
只能以“熟面孔”作为鉴别“号贩子”标志
从2010年6月开始,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针对“号贩子”进行了全天候的打击。截至4月,已抓获39个“号贩子”,处理了100多起“卖号”事件。去年一个排队占位买卖专家号的案子,最后还移交了公安机关处置。但跑腿公司这种委托式的“代挂号”行为,与传统的“号贩子”有所区别,由于找不到相应的法律依据,如何界定,医院方也陷入矛盾中。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办公室主任徐辉透露,为了打击“号贩子”,医院通过实名挂号、预约挂号、限制单日挂号量的方式,但还是不能完全阻止“号贩子”。医院曾进行过其他尝试,例如发放号码牌,但最终因没有给患者带来便利而叫停。而对于医院内部私自出售专家号的行为,徐辉表示,发现三次立即开除。
“那些‘号贩子’总是循环排队,严重干扰秩序,我们也接到不少投诉,‘号贩子’与患者间的冲突也时有发生。”徐辉告诉记者,无奈之下,医院方只能将“熟面孔”作为鉴别标志,将他们请到保安室喝茶,以此让他们错过挂号高峰期。“虽然这不是最佳的方法,但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他说。
对此问题,您的看法如何,请拨打本报热线8817110。
>>>律师说法
业务员行为属于履行职务
浙江浙南律师事务所律师潘统钮说:第一,跑腿公司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依法设立,为居民提供便利服务;第二,任何一个民事行为,只要法律没有明确禁止的,就是允许从事的行为;第三,所谓“号贩子”,应该是那种将特定的号转卖给不特定人群的人员,这是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应当予以禁止。本案例中,该业务员接受市民的委托,受单位指派,为他人提供挂号服务,是履行职务行为,并没有违法之处。
潘律师个人还提出,作为社会管理者,对新出现的社会现象(本案例中的“代挂号”),应当加以引导和规范,进而反思这种形象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为什么病人看病需要半夜三更去排队?为社会大众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公共医疗资源,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