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员们席地而坐听何卓芸分享贵州寻访的经历。
浙江日报报余姚5月27日电巍巍青山,涓涓溪水,四明山上有一个长满柿子树的村庄,在中国革命史上,这里曾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饮水思源”红色寻访宁波小分队成员爬上海拔550米的四明山,追寻革命足迹。
四合院的前世
青瓦,木屋,四合院。
踩着青苔覆盖的石板小路,绕过爬满古藤的石墙,大山深处的一座四合院里,几位老人正晒着太阳,闲话家常,宁静而安详。
然而,72年前,这里是一场革命的风暴眼,革命火种在这片土地上燃起,为全国抗日之火助燃添薪。
84岁的沈仲安老人一直住在这座四合院里,他的哥哥就是一名革命烈士。寻访小分队的到来,打开了老人的话匣子。
1938年夏天,共产党员楼明山来到柿林村,以教书为名,在当地群众中秘密发展党员。当年,村民沈功钿成了村里最早的中共党员。1939年5月,时任山区特派员的朱之光与谢汝昌秘密来到柿林,成立了四明山区最早的党支部——中共峙岭(柿林)村支部,沈功钿任书记。1943年8月,中共在四明山区建起了34个党支部,党员182名,革命的火种不断燎原。
当年,沈仲安还在读小学,学生们每天放学后,都要集中在村里的大堂前,学习革命歌曲,很多村民都去听歌看戏。“奋斗抵抗,奋斗抵抗,中华民族不会灭亡。国难当头,国难当头,不分党派齐奋斗……”当年教的红歌,时隔多年,老人还能哼唱出来。
那时,四合院里住着10多户人家,都是战乱年代相依为命的亲戚。突然有一天,住在隔壁的严彩花被抓走了,没过几天,住在楼上的沈功益又被抓走了……“我后来才知道,当年院子里住着6位共产党员。”更让沈仲安没想到的是,比他大两岁的哥哥沈世安不辞而别,跟着共产党打仗去了。“直到解放后,全家人才知道,哥哥也是共产党员。”
如今,四明山第一党支部纪念室就建在这座四合院里,寻访队员们看着陈列室里的老照片和事迹介绍,感慨不已,耳边好像有嘹亮的冲锋号声。“听着故事,我特别敬佩这些革命先烈,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大岚镇大岚中心小学6年级学生鲁家璇说。
小村庄的今生
行走在山村的弄里巷间,老式的木构建筑,潺潺的激湍溪流,葱郁的松柏翠竹,引人入胜。柿林村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和千年古村的原始风貌。
柿林村,原名峙岭村,已有600余年历史。现有289户人家,均为沈姓。“这个村落能保存到现在,多亏了一座亭子。”村民鲁桂芳告诉队员们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真实故事。
距村子1公里远的地方,有一个凉亭叫“回马亭”。1943年冬天,日本鬼子为了消灭浙东抗日武装,对四明山区实行了残酷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山间火光冲天,哭声遍野。一天早晨,一队日本兵骑着高头大马,沿着羊肠小道来到亭子前,这时,马匹突然止步不前,任鬼子扬鞭猛打,就是不敢越凉亭半步,还差点把领头的鬼子兵掀下马来。无奈,鬼子叫来保长,让人放火烧村。村民想了个法子,把柴草放在村中的空地上点燃。顿时,村落上空浓烟滚滚,鬼子误以为村子已烧,便勒马回头。一座千年古村得以完整保存,这个凉亭就被人们称为“回马亭”。
记者看到,一间间农家饭店、客栈临街而立,遇到游人,村民们总会憨厚而又热情地打个招呼。
“村里在开发红色旅游,革命老区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之路。”柿林村党支部书记沈炳荣说,柿林村原来是一个靠小水电和特产柿子为主要收入的小山村,被评上国家4A级景区——“丹山赤水”景区后,开始带动村民开发旅游业,全村已建成农家乐29家,还带动了柿子、茶叶等农产品的销售。去年,村民人均年收入8500多元。目前,柿林村成为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省特色旅游村、省农家乐特色示范村。
“大家去过贵州吗?知道遵义会议的历史吗?……”在走访中,浙江大学学生何卓芸和队员们分享起去年暑假去贵州红色寻访的心得,大家个个听得入神,干脆在一处草坪上席地而坐,交流起来。
面对此情此景,一旁的沈仲安老人深感欣慰。他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为来柿林村参观的游客当义务讲解员了。“孩子们要我去城市里享清福,可我总觉得自己有义务留下来,给人们讲述革命历史。”老人说,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感受当年那段激情的历史,缅怀那些远逝的英魂。
寻访微博
@浙江海洋学院人文专业武燕霞:
这次海山之行,让我受益匪浅。年轻的战士用短暂的生命谱写了英雄的篇章。向他们致敬!
@浙江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郭骋:
真实的故事带给我们真正的震撼,这让我们如何不动容?抚今追昔,只为继往开来!
@浙江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谢鸿存:
忆往昔,解放舟山,艰苦卓绝,老一辈解放军战士前赴后继,用鲜血取得舟山解放;品甘苦,建设舟山,筚路褴褛,老一代军民从零开始艰苦奋斗,奠定海岛发展基础。
@浙江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0901何卓芸:
四明山的寻访活动已经结束,但红色征程一直在延续,我们将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
@浙江海洋学院杨茹婷:
先烈珍贵的生命,前人的血泪和汗水,刻骨铭心的历史,更让我懂得要珍惜现在和平、幸福的生活,我要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一个充满爱国主义思想的实践者。
@浙江海洋学院蔡苏庆:
听革命老战士讲述解放战争时期的各种回忆,虽未亲身经历,却仿佛身在其中。
@浙江海洋学院杨婷:
一将功成万骨枯,那些在战火硝烟中牺牲的烈士们,如今都长眠在苍翠的绿荫中。年轻的我们无法亲身经历,但通过今天的寻访,感动而且无比震撼。
@浙江大学学生楼霞薇:
老人们讲述的故事仿佛历历在目——那茂密的山林,那些光荣牺牲的战士。同学们都听得很认真,很入神,从他们的眼神中,分明能看出他们对革命先辈的敬佩和仰慕。
@浙江大学学生陈鼎文:
走访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让我们了解到衙前的这段革命历史的轰轰烈烈、坚苦卓绝,让我们感受到那些进步农民的勇气。
@浙江海洋学院历史专业叶建锡:
故地重游日,饮水思源时。今时今日之人,难历旧时故事。立志,立志!传承先辈精神!饮水当思源,老一辈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要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浙江海洋学院人文专业姚桃红:
放下手中的书本,离开校园去接受一次红色旅程带来的洗礼。小木船,让我感悟过去奋斗的艰辛;漂亮楼房,则让我感受到了时代前进的方向。我们怀抱理想奋勇前进的时候,以另外一种形式升华革命精神。
@浙江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谢鸿存:
时代在发生巨变,但老一辈传承下来的精神财富将代代相传,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开拓进取。
@戚玲丽:
寻访红色足迹,一路高歌。观望道故居,览先生生平,感学者情怀,念烈士忠魂!漫步何斯洛,领略发展新思路!我们留下了浅浅的寻访足迹,带走了浓浓的红色记忆!
@王益佳:
倾听红色事迹,心中涌动的是党员的红色情怀,追忆是的红色烂漫的那个时代,这抹红在任何一个时代都鲜艳,都飘扬。手捧思源水,对红色的信念更加执着。
@徐林峰:
学子齐聚分水塘,共缅宣言当忆苦,无情烈火焚柴屋,照亮革命孕新雏。
@陶敏:
我们深知肩上的责任,要勇敢地担起重任,并坚定地走下去!